
習慣在生活裡對抗重力,身體會給我們回饋的
文/安保雅博、中山恭秀;譯/李俊德
我們的身體總是在對抗「重力」。
身體會衰弱其實就是「輸給了重力」。年輕的時候常常蹦蹦跳跳,年紀大了就做不到,就是因為沒有肌力可以對抗重力。
舉起手腳、保持背部挺直等都是反重力的行為。最不反重力的動作就是躺著的狀態,所以睡覺時當然最輕鬆。
血液循環不好也是因為無法對抗重力的關係。
人站著的時候,血液從心臟流到腳趾頭,當血液要回流,就必須加強心臟收縮,讓血液從下回到上頭,這個幫浦作用就是血壓。
但是當幫浦作用衰弱,流到腳趾頭的血液會停滯而形成浮腫。血液無法送至腦部,就會引起暈眩、站不穩。
要打造對抗重力的身體,反過來說,就是要給予身體類似對抗重力的負荷。這就是所謂的「抗重力運動」。
大家待在家裡的時間長嗎?待在家裡時,或坐或臥的時間大概是多少?
如果一直都躺睡著,維持姿勢的肌肉會加速衰弱,等注意到的時候,連坐著都會覺得很難受,如果是坐沒有手把的椅子,站起時身體就會搖搖晃晃。
而且長時間坐著,腳力也會變弱。
大家知道嗎?壓著手把站起來時會發出「呦咻」的聲音,就是腳力不夠,需要借助手來出力。
年輕人站起來時不太會手壓把手,如果那麼做了,就是腳力衰弱,自然開始借助手部力量的警訊,所以請小心留意。
身體一定會給我們回饋
鍛鍊身體,在生活裡加入運動習慣,永遠都不會太遲,只要量力而為就好。雖說每個人年紀大時的狀況都不一樣,但是一定都有進步的空間。閱讀本書就是掌握改善的機會。
一天做十次肌肉訓練吧,三百六十五天就等於做了三千六百五十次了。
一天十次,若早中晚都做,那麼三天做一次就好。
如果每天早中晚都做十次,就有一萬零九百五十次了。
什麼都不做,三百六十五天就是零次,差別很明顯吧?
運動裡有個最重要、很大的關鍵,那就是「增加次數」。即便做一次的負擔不是很大也沒關係,重要的是盡量增加做的次數。為了省電而關燈,即使一天節省不多,一年下來也是筆不小的金額。肌肉也一樣,收縮一次就確實能產生一次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