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unsplash

因為對自己感到失望,我們用盡一切方法擋下他人的善意

文/康卓拉.阿達奇;譯/溫力秦

有一天晚上,我來到某種「狀態」;我的情緒在撒野,我的內分泌進入戲劇性的混亂,我那任性的三歲女兒像馬戲團團長一樣,操縱著我的自虐。經過整整一個小時的「人質談判」,也就是對著孩子大吼大叫到令我悔恨的程度之後(其實為的就是把孩子弄上床),我跌坐在那張塗了麥克筆又黏了布丁的 IKEA 椅子上,淚眼婆娑地對丈夫說:「我覺得我真是個差勁的媽媽。」

結果他一句話也不回答我。

會不會是他沒聽到我說話?(我繼續發出吸鼻涕的聲音)

該死的。

我火山爆發了。既然他看穿了我的情緒勒索,怎麼還不講我想聽的話?怎麼能讓我那句脆弱的話懸在半空中,不趕緊過來安撫我?我非常火大地把這些感覺告訴他。
過了幾分鐘,等我終於停止大吼,也總算想起來自己是個會道歉也會好好說話的成人之後,我問他為什麼不回答我。

「因為我知道我要是說你是好媽媽,你一定又會再把球丟回來給我。」

喔,酷!

他說得對極了。

如果卡茲對我說:「親愛的,你已經是很棒的媽媽。」我大概會翻翻白眼或擺擺手之類的,對這種我明明很想聽到但又不知道該如何收下的回應裝得不屑一顧。

我把自己做媽媽的標準設得很高,所以也間接把丈夫的讀心術能力也設成高標準,然後又把我自己定位在不能接受任何的善意。

為什麼呢?因為在那個當下,我覺得自己真的是個很糟糕的媽媽,對我來說那就是不爭的事實。

那麼我是不是希望卡茲幫我改變這個事實?我當然想,但是他說的沒錯,那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因為我還沒準備好相信別人對我的肯定,所以一定會馬上否定那些話。

我們對自己若是沒有愛,對內在沒有一絲溫柔,對自己沒有一點仁慈,就注定會疲憊不堪。我們會一直背負著我們從不想背負的重擔,一直挖著沒辦法通往任何地方的洞。我們把精力全都用來設法追上那不斷移動的終點,以致於我們沒有空間對此時此刻的自己感到知足,也沒辦法接納這樣的自己。

再補上一個重點:我們若是不愛自己,也會很難接受別人的愛。

懶惰天才的黃金規則

若是在家事和行程安排方面,要你找出你覺得應該要把握的重點和應該拋開的瑣事是什麼,想必會比找出你認為「你自己」很重要的地方在哪裡還來得簡單許多。金科玉律告訴我們,你想要別人怎麼對待你,就要這樣對待別人;但我想你絕對不會對自己好到哪裡去。這不是一條容易遵守的規則,因為它有一半未必正確。

我們來談談你如何對待自己。你會怎麼形容你跟自己的關係?你和自己互相敵對嗎?還是競爭對手?你就像健身教練吉莉安.麥可斯(Jillian Michaels)一樣督促著你自己嗎?

我猜你對自己訂下的標準非常高,你一直在尋找最完美、最理想的自己。只要你出現「不」理想的樣子,你就會試圖要在經營未來版自己時當個天才,推進、追蹤和設定你無法達成的目標,再不然就是懶惰以對,認定成長都只是浪費時間,最後乾脆全都放棄。

別忘了,我們往往會以為解決問題的方法就只有非常努力或乾脆放棄這兩種。

換種方法試試看吧!

你大概聽過一些女性談話類的 podcast 節目,她們說你應該用對待朋友的方式來對待自己,不過這種講法並不完整。懶惰天才黃金守則是這樣說的:你就是你自己的朋友。

你不是什麼企畫案。

你不是某種需要每天修正、雕琢和評估的事物。

你是一個做現在的自己就很有價值的人,是一個值得被你善待的人,因為這個自我就是你的朋友。

冷靜看待潛力

你會從潛力這個視角—她可以成為什麼樣的人—去看你親愛的朋友,並用她所沒有的能力去評斷她嗎?想必你不會,因為這樣做很傷人。

可是你會這樣對待自己。你時不時就會從潛力的視角審視自己,評估自己可以或應該做到什麼,而不是用善意和愛來看待自己。

請各位聽我一言,潛力這種東西會把你痛擊在地。

你一直把未來那個理想型的自我當作目標,導致你對現在的自己感到不滿。你覺得自己樣子不對、動作不對、穿著不對,就連料理的食物都不對。你沒有做好父母親、沒有好好約會、聖經讀得不好,也不知道該怎麼從頭到尾做出一個完美的杯子蛋糕。於是你不斷努力要成為那個遙不可及的人,也就是那個知道如何做對每一件的人,在這種情況下,你除了會暗地責怪現在的自己之外,也會怪自己為什麼不能快點變成那個人。

這就是習慣和目標有時候感覺特別沉重的原因:因為日常的習慣通常就是用來幫助人提升現在的自己,或得到某種自己所渴求的潛力。請聽我說,我並不是指你不該努力成長,我想表達的是,如果你為了追尋那個獨斷的理想自我而未能善待現在的自己—現在的自己已經夠好了,她不是你想成為的理想形象的影子—那麼理想中的你就會變成一個偶像,她會讓你一直對自己失望透頂。

我打從心底相信只要把握懶惰天才的守則,即便是其中最務實的幾個原則也一樣,不管你是在休息、反省,抑或正在深入認識自己真實的本性和你重視的事情,這些守則都能鍛鍊你用更慈悲的眼光看待自己。

大家先在這裡稍做停留,學習重視現在的自己,思考我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並且在過程中為自己慶祝。請參考以下做法。

※ 本文摘自《丟掉你的那些無關緊要》,原篇名為〈懶惰天才守則十三 善待自己〉,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