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by StockSnap from Pixabay

不只避開禁忌食物,值班醫師各有「保平安偏方」

文/吳明瑞

值班,一直是身為醫師難以揮去的夢魘。以前在高雄榮民總醫院擔任住院醫師時,每個月值班約十天,我必須先聲明一下,當時沒有勞基法保障,沒有法定工作時數的限制。我們住院醫師前一天晚上值完班之後,隔天是繼續上班的,要請假休息就得找其他住院醫師代班,不過每一個住院醫師都很忙,都有自己的事要做,人力吃緊,實在不容易找到人代班,於是往往接著把白天班上完直到下班回家才能休息。當時我們住院醫師靠的就是體力與意志力在上班,每天疲累總有睡不飽的感覺。因為長時間在醫院活動上班,所以那時真正是名副其實的「住院」醫師。

現在到榮民醫院來,每個月值班約三至四天,班數雖然比以前少了,但隨著年紀漸漸增長,仍然覺得有些吃不消。尤其年紀大了,平常的夜眠品質本來就不好,值班當晚睡在值班室的床又不如家中溫暖,加上隨時有被叫起處理病患的心理壓力,更別說會睡一場好覺。在榮民醫院值班可不比在榮民總醫院,只需負責某一區病房;因為人力並不充裕的情況下,每天晚上值班只能安排出一名主治醫師負責全院的內科病房與急診。漫漫長夜,全院內科病患就靠你一個了。每逢特別的節日值班,例如中秋節、端午節、國慶假日、聖誕節等,尤其是農曆過年假期,心情會格外落寞,想著別人在歡喜過節,而自己卻必須在醫院辛苦度過,真是萬般無奈。

每位值班醫師都不希望在他值班當天會很多事、很忙。於是,很多保佑值班當天能平安無事的各種「偏方」便應然而生。譬如,有人在值班室放置了幾顆蘋果,代表平平安安,風平浪靜;有人在急診室值班人員看板,掛上每次值班大多沒事的主治醫師名牌;有人隨身攜帶不知道從哪個廟宇求來的平安符;更奇怪地,有人說只要他去便利超商買東西,值班當天就會輕鬆無大事,所以這位醫師在值班時的三餐都是去便利超商買來解決。

另外,你也許聽說過,在醫院裡有某些東西是忌諱的。譬如,值班時不能吃鳳梨或與鳳梨有關的食品,因為鳳梨的臺語是「旺來」,總不希望人氣太旺,病患太多而忙到處理不完。還有,芒果和蕃茄也不能碰,因為吃芒果會很忙(芒),吃蕃茄會翻(蕃)掉,兩種水果一起吃,那就更慘,因為忙(芒)翻(蕃)了。除此之外,西瓜在醫院裡也是禁忌,因為西瓜的臺語是「西歸」,反過來唸就是歸西,吃了西瓜,保證會碰到很多需要急救的病人或死亡病例。既然是臺語諧音,那我講英文不就沒事了,錯!大錯特錯,你知道西瓜的英文怎麼說?對!就是Watermelon(哇咧,沒了!),病患最怕「沒了」,沒心跳呼吸了,就要趕快實施 CPR(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心肺復甦術)……還有還有,蘋果西打飲料是不能在值班時喝的,別以為有蘋果兩個字就包你平平安安,重點是後面的「西打」,CPR 一個病人已經很累了,何況還 CPR 一打!

值班時全身神經是一直緊繃著的,很怕聽到護理人員來電說:「剛剛去看○○床的病人時已經沒有心跳呼吸了!」,「○○床病人的心跳變慢,血壓量不到了。」,「病人呼吸費力,愈來愈喘,血氧一直往下掉……」接到這種病人生命徵象不穩定的訊息,心情是著急的,不儘快去處理病人會有生命危險。但是,榮民醫院的電梯速度特別慢,你急它卻不急。

當初電梯設計時,可能為了順應榮民老伯伯慢條斯理的行動,電梯速度不敢設定太快,以免有意外發生。所以為了搶時間急救病人,搭乘電梯實在太慢,只好爬樓梯。我有時從一樓急診室一口氣快跑爬到七樓病房,到達現場時,已經上氣不接下氣,護理人員見到我會說:「吳醫師,你怎麼那麼喘,比病人還喘?」然後一邊喘氣一邊急救。因此,我常常講,為了值班,榮民醫院的醫師平時就得練練身體,練練肺活量,好好培養體力。以前曾有一位資深主治醫師,晚上值班時遇到六個要 CPR 的病人,真不知道他那晚是怎麼過的。

※ 本文摘自《我在榮民醫院的日子》,原篇名為〈值班〉,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