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立光蟬聯股王9年,3個不敗關鍵是什麼?
文/數位時代編輯部
蟬聯股王長達9年的大立光,曾創台股最高股價紀錄,探究這家企業如何成功,「心無旁騖」是對執行長林恩平的最佳形容。他不猜測未來,只專注做3件事:鎖定目標、持續擴充、不畏雜音。
全全球最大手機鏡頭供應商、自2012年起蟬聯台股股王至今的大立光,在2019年交出了創業以來最佳成績單,年營收衝上607.5億元,每股稅後淨利(EPS)210.7元,兩個數字都創下了歷史新高。
而在高階鏡頭大幅出貨下,大立光全年毛利率69%,比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的毛利率(46%),高出了一大截。
然而,對比於大立光的好表現,智慧型手機市場在2019卻是失色的一年。根據市調機構Canalys的統計,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13.66億支,比2018年衰退了2%。這一年,前3大手機龍頭洗牌,亞軍和季軍互換位置,華為超車了蘋果,只是似乎無礙於大立光,因為3大品牌都是客戶。
即使2020年開年就有肺炎疫情,大立光2020年的首季業績依舊亮眼,EPS大賺50.1元,年成長33%。除了產能集中台灣之外,大立光不甩大環境紛擾,交出傲人戰績,做對了哪些事?
「執行長,疫情緣故,今年客戶的新品發表是否受影響?」「(手機)需求變弱是短期影響,還是長期打擊?」在大立光的線上法說會,外資分析師連珠砲地追問,大立光執行長林恩平語氣平淡地回應:「不知道。」「看客戶決定。」
熟知林恩平個性的分析師知道,他並非高傲不答,而是客戶沒有說,大立光也不猜測市場。
「大立光不只是2019年做對事,而是一直成功,它的三大策略就是:鎖定目標、持續擴充、不畏雜音。」仲英財富管理顧問公司投資長陳唯泰指出,不管外界如何紛擾,大立光的動態猶如林恩平日日打坐一樣,禪定且恆常,絕不會因市場盛傳同業低價搶單,或某款應用瞬間暴紅,就心思動搖轉向。
關鍵一:鎖定目標,做手機鏡頭裡的頂峰市場
專注研發高階鏡頭,是大立光的第一個致勝策略。在首季鏡頭出貨類別中,2,000萬像素以上的高階鏡頭占比20∼30%,1,000萬像素以上的鏡頭出貨占比高達40∼50%,合計千萬像素以上手機鏡頭已經包辦6∼8成產能。
「高階鏡片比較大,良率容易折損,用比較多塑料,現在塑料供給有點緊。」林恩平這番話,說的是「鏡片愈大,接收的光愈多,精度難度也高。」
而「良率」和「單價」,正是大立光管理高毛利率的兩大利器,尤其單價對毛利率的影響度高於良率,大立光一路以來都專注提供高階高單價鏡頭,加上生產良率一向優於同業,能在單位價格貢獻(ASP)最高的情形下衝高毛利率。
目前高階手機鏡頭正朝「多P(片;Plastic)」方向發展,塑膠鏡片堆疊得愈多,拍照像素就能提高,視角廣度加大,照片外圍變形度可以減少。不過,鏡片數一多,影響良率的變數也會等級增長。
「鏡片有兩面,兩片鏡片等於有四面,難度是2的2次方,7片鏡頭堆疊一起,難度就增為2的7次方,甚至困難在於7片鏡頭檢查都沒問題,但堆疊在一起就是有問題,必須找出原因。」陳唯泰說。
蘋果對鏡頭效能要求高,要求量產品質高,一般鏡頭廠商難以符合要求,產出良率低,大立光專注於技術,良率一直比同業高出一截。
2019年大立光率先量產7P(7片鏡片組成),交貨給三星,成為業界最早且產能最足的供貨商。訂於2020年底上市的iPhone 12,也傳出將用到7P鏡頭;凱基證券研究員陳佳儀更預估,大立光將包辦iPhone 12 7P鏡頭的8成供應量。
於此同時,高像素及多鏡頭已成為智慧手機巨頭們追逐比拚的戰場,大立光則不管誰消誰漲,始終在客戶背後默默專注地研發光學鏡頭技術。
2019年,中國手機廠商OPPO及華為搶在年初宣布將開賣10倍光學變焦鏡頭手機,採用潛望鏡(periscope)鏡頭技術,讓手機不必屈就鏡頭厚度設計「突起」,就能支援高倍數變焦。
為了追求效能,華為P30 Pro手機背蓋出現「四鏡頭」,將超廣角、望遠鏡頭一起納入。而在華為發表四鏡頭機之前不久,被稱為「三眼怪」的蘋果iPhone 11 Pro才以3顆主鏡頭登場。
林恩平曾公開表示,5P以上的鏡頭專利,大立光多半已掌握,建立了跟對手之間的護城河。2019年,大立光8P鏡頭已正式出貨給華為P40旗艦機,林恩平透露,「現在9P已經設計好了!就看客戶會不會用。」大立光再度把鏡頭技術推上新的一階。
關鍵二:擴充產能,布局未來10年
林恩平受過醫師訓練,冷靜、明快研判決斷的專業,也反映在他的策略布局上。
近兩、三年,雖然智慧型手機產業成長趨緩,但大立光的擴廠手筆卻不曾間斷。繼2017年一次大擴廠後,2019年底又宣布砸百億元,在台中興建3座工廠,預計於2023年陸續量產。
對專注於推進手機鏡頭技術的大立光來說,就算手機銷量不增加,但是只要手機鏡頭像素愈高,鏡頭模組裡的鏡片數就需要愈多、鏡片也愈大,產能消耗也隨之增加。今年,大立光的產能已經滿載,再一次擴廠,是為了未來10年布局。
關鍵三:不畏雜音,專注做好一件事
大立光專注於高階鏡頭戰場的策略,在林恩平接班10年來不曾動搖,甚至只有「聚焦再聚焦」。
兩年前,手機時下熱門的「屏下指紋辮識」及「3D感測鏡頭」,只需使用2∼3片鏡片組成,林恩平隨即公開表明:這不會是大立光的主力戰場。
2019年,大立光更淡出布局5年的汽車鏡頭生意,鬆開咬在嘴中的肥肉。儘管此舉引發業界譁然,但從中也可以看出,大立光傾其所有精銳資源,聚焦高階手機鏡頭的決心,不論外界風向怎麼變,一招抵百招,最終成為大立光勝出的關鍵。
「我們的自由曲面鏡頭(Freeform lens)今年會開始出貨,下半年看得到產品。」林恩平說,這款號稱大立光「秘密武器」的新品,能將「軸對稱加工」造成的鏡片邊緣影像扭曲問題(distortion)修正回來,將應用在超廣角鏡頭上。而自由曲面鏡頭軸度多、震動多,精度更難控制,大立光也再度為自己設下新的高階鏡頭挑戰門檻。
2020年,是林恩平接班的第10年。這段期間內,扛著同業競相搶入、鏡頭技術不斷提升的壓力,大立光市值已大增48倍。一路走來,就如同這家公司專注生產的塑膠鏡片一樣:用強壓力壓鑄塑料做出想要的曲度,面臨產業競爭、客戶要求的高壓,大立光也恆常、專一地走在自己形塑的道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