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的主食是閱讀】人氣教授洪瀞的書單,讓你透過閱讀認識自己

【今晚的主食是閱讀】人氣教授洪瀞的書單,讓你透過閱讀認識自己

文/犁客

「《成功的反思》這書名讓我本來沒興趣讀,」洪瀞說,「因為我覺得我還不算有什麼『成功』啊,那有什麼好反思的?」

謙稱自己並非成功人士,但對很多人來說,洪瀞2013年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拿到博士學位,2014年在半導體上游大廠ASML任職,2015年回台灣在成功大學當助理教授,2017年代表台灣參與多場國際活動及演講,2018與科技部合作,同時成為日本京都大學客座教授,2019年升任成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的副教授,2020出版了暢銷書《自己的力學》──看來一路順遂,明明就是「人生勝利組」。

更令人訝異的是,在美國取得學位、順利在企業工作時,洪瀞念茲在茲的,還是回台灣;一有機會回台任教,他就沒有猶豫。在Readmoo讀墨電子書「今晚的主食是閱讀」系列活動第一場講座上,洪瀞就在簡報裡直接了當表示:「我與大家一樣,都是台灣長大的孩子,深信能有機會回到台灣的教育界服務,是最棒、最幸運的!」

洪瀞為講座準備了一份有趣的跨界分享書單,「我以前的演講大多在學界,比較少有這類分享;」洪瀞說,「擬書單的時候,我想到國外中學的核心課程。」

不是學院式的評論解釋

身為工學院教授,洪瀞列在書單上的第一本書,很奇妙的,是莎士比亞的《馬克白》。「這個故事裡有做出預言的女巫,而馬克白對女巫的預言有認知差距,因為預言有很多講不清楚的地方;」洪瀞解釋,「不完整的資訊傳遞會造成誤解,但相信預言造成的結果,責任只能由馬克白自己承擔。」

要談《馬克白》,倘若出身文學系所、倘若對精神分析有興趣、倘若熟悉神話及傳說元素⋯⋯諸如此類讀者常能講出各個面向的分析,坊間也能找到不少專論。但洪瀞的分享顯示了閱讀的另一個,或許是最重要特質──一個讀者能從作品裡獲得什麼,並不完全在於作者的創作意圖,而在讀者如何利用自己的興趣、專長,以及已經學習到的經驗與技術去解讀。

如此一來,無論閱讀哪種類型的作品,只要讀出趣味,讀者都能有自己的收獲,並且將這些收獲內化為自己面對世界的態度。

書單上接下來幾本仍是文學作品,有諾貝爾獎得主高汀的《蒼蠅王》、馬奎斯的《百年孤寂》,也有通俗娛樂效果滿點的《達文西密碼》。對洪瀞而言,這些作品有的與成長經驗有關(「《蒼蠅王》就是中學時被要求要讀的核心教育教材,那時其實很不喜歡,後來才發現故事很厲害啊」),有的是生活裡的誤打誤撞(「讀《百年孤寂》那週我生病在家,老婆又剛好帶小孩回娘家了,所以我早也讀,晚也讀;讀到最後病快好了,結果因為結局太驚人,差點覺得病又回來了」);他分享的不是學院式的評論解釋,而是實實在在的個人感受。

要認識自己,就要透過閱讀

小說之後出現的是《不當行為》 與《人類大歷史》 ,洪瀞舉了幾個書中的例子,對應自己在日常裡遇見的實際狀況;《斜槓的50道難題》 讓洪瀞想到在國外唸大學時的經歷,談到《真確》時洪瀞解釋了偏誤出現的原因,《人生路引》則讓洪瀞提到自己與作者楊斯棓的互動與學習。

「出書之後,學習到很多自己從前不知道的東西,有很多意外的收獲;像有一位八十歲的奶奶讀了我的書,拉她的朋友一起來參加新書講座,讓我印象深刻。」洪瀞在簡報裡放了新書活動時的照片,「也因為公開演講的機會多了,最近也試了clubhouse,所以我知道自己應該更努力訓練發音和說話的方式,才能表現得更好。」

書單上的最後一本書,是中譯版剛出版不久的《成功的反思》。這是哈佛教授桑德爾的最新著作,討論「才德至上」的價值觀所帶來的問題;洪瀞雖然自承差點因為書名的緣故錯過這本作品,但也明白表達桑德爾書中的看法,與自己的生活體悟相符。

「家裡蠻早就決定把我送到國外唸書,大概中學的時候,我英文很好,所以覺得自己很行,有點看不起別人,那時我爸就曾經因為這事告誡過我。」洪瀞回憶,「後來想想,知道我爸是對的,『英文很行』沒什麼了不起的。就像我寫書的時候,很多想法是編輯提供的、很多內容是編輯整理的,沒有編輯,就不會有這本書。一個人能做到什麼事,從來不完全只是這個人自己的努力和功勞而已。」

這的確是《成功的反思》提及的重要概念,藉由分享書單的過程,洪瀞也實際展現了他選擇這些書目的用意──在講座結束、回答讀者提問時,洪瀞再次提到這件事──「認識自己是很重要的事;而要認識自己,就要透過閱讀。」

►►洪瀞提到的書單:

  1. 成功的反思
  2. 馬克白
  3. 蒼蠅王
  4. 不當行為
  5. 人類大歷史
  6. 斜槓的50道難題
  7. 真確
  8. 人生路引
  9. 自己的力學

閱讀為什麼重要:

  1. 這些閱讀,幫大家撐過全球大疫的這一年
  2. 尼爾蓋曼:立意良好的大人很容易破壞孩子對閱讀的熱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