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unsplash

在家工作後,另一半的魅力突然大增是有原因的

文/徐豫(Anita 御姊愛)

起初我對於歐美企業大規模進入在家工作模式其實是沒有信心的,多年在家工作的經驗,讓我領悟到靠著自律維持正常作息並不容易。

就不說別人,光說凱文就好,他平時重睡眠,週末不設鬧鐘的話可以睡到中午也沒問題。

「這樣愛睡覺的人,在家工作真的行得通嗎?」真讓人擔憂。

其實許多上班族都有類似的情形,平日靠著公司表定上下班時間來維持一整天的節奏。比方說,為了趕九點到班,於是往前推算需要的車程和盥洗時間。假設車程需要一小時,盥洗時間需要四十分鐘,那麼起床時間就設在七點二十分。有時還會賴床十幾分鐘,壓縮了時間,慌慌忙忙趕著上班。

明知道不容易,但疫情當前不由得遲疑,比起我,恐怕企業主管老闆們更膽戰心驚。

我抱著觀察動物生態那樣好奇的心情暗自觀察凱文的遠距工作日常,據我推測,第一週興致勃勃面對新制可能還行,第二週開始心情稍微放鬆後,不習慣在家工作模式的人就會陸續遇到「起床瓶頸」,一如放暑假的學生。

開始在家工作的第一天早上,凱文大約八點半起床,睡眼惺忪地搖了搖代餐奶昔當早餐,刷牙洗臉後他把睡衣換掉,套上一件T 恤,九點一到便準時關上房門,坐在桌前開始工作。

十點多左右,我幫他送杯熱茶進去(其實是想偷看他有沒有認真上班),他正在使用繪圖軟體畫一些我不懂的機械設計圖,看起來很忙碌的樣子。

午餐我做了白醬海鮮義大利麵,敲了敲他房門,喚他出來用餐。我們邊吃邊看了喜歡的 YouTuber 影片,吃完飯他給自己和我各煮了杯咖啡,又默默地走進房間,午餐時間不到一小時,繼續一路工作到傍晚六點。

真是太完美在家工作的一天了。

我說的「完美」是指,他的時間安排簡直跟在辦公室上班沒有兩樣,絲毫沒有鬆散或怠惰。

期間我聽到他講了幾通工作電話,全程使用英文,言談之中充滿專業感又不失幽默的語調,真是嚇壞我了,「怎麼我先生能有這樣談笑風生的一面呢?」實在太不像他了。

會產生這種違和感,大概因為平時我們在家都講中文,十之八九在亂聊一些不怎麼有建設性的話題。他對朋友雖然友善,但個性低調寡言且保守,講話速度也慢。因此在家工作的第一天就見識到他工作時的另一面,實在讓作為妻子的我感到相當意外,「我真是不了解自己結婚的對象啊……」

難怪許多太太都不懂,為什麼職場的小妹妹會崇拜自己的先生。

第一天的在家工作不只順利完成,也讓丈夫魅力值提升十個百分點。

第二、第三天凱文的在家工作生涯也都有模有樣地完成了。第四天,凱文起床時間大約是八點四十五分,比前一天晚了十五分鐘,但是卻加班到晚上十點;第五天他的起床時間是九點半,當晚仍然在趕工製圖加班到深夜,我只好獨自一人抱著美劇度過。

他連續兩天起床時間些微遞延,讓我內心略有不安,一方面擔心他會有起床瓶頸,另一方面又擔心遠端上班模式反而讓他無時無刻都在工作,減少下班後陪伴家人的休閒時間。

在家工作表面上看似簡單,彷彿只是換了工作的場域,但實情是:這樣的模式無論對企業或員工來說都是一門有待學習的學問。雇主應該如何管理「看不見」的員工們,使其保持高效生產力、凝聚團隊共識;員工又要如何維持紀律且完美切換在家工作和休息的模式,都是考驗。

第五天下班後,凱文走出房門跟我說,「部門主管說,下禮拜起大家每天早上九點都要一起線上開會,然後十點、十一點各有不同的計畫會議。」

「辛苦了,每天那麼早就要開會」,我對他說。

當然,每天早上九點的會議並非偶然,而是一種管理策略,讓分散在四面八方的員工能打起精神準時起床上班,維持該有的運作。

※ 本文摘自《在家工作》,原篇名為〈在家工作兩大難題:起床瓶頸&永遠無法真正下班〉,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