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商店員:我們最常找不到的商品,最常被詢問
文/張立祥
不冰的水可能是超商店員最常找不到、但又最常被詢問的商品。
因此,商品擺在哪裡,絕對是重要的議題。
便利商店裡面有超過三千種商品,如果沒有適當的貨架擺放這些商品,並且有系統的規劃管理,不只店員很難整理東西,客人也需要花更多時間尋找商品。不冰的水就是很好的例子,它不在冰箱,但也沒有所謂完全沒冰的飲料專區,它可能擺在大門旁邊,也可能放在熱狗旁邊,或者根本沒有擺出來,因為它沒有自己固定的分類,因此新手店員常常會找不到。
超商裡面有不同型式的貨架,廣義來說,冰箱、冷凍櫃也算是貨架的一種,畢竟它們也能擺放和展示商品;也有島形櫃,就像孤島一樣立在中央,環繞一圈可以看見不同的商品。這些各式各樣的貨架,常常是店員壓力的來源,因為上面恆常擺放了一堆非常麻煩卻又不得不處理的商品,那既是薪水的來源,也是一切罪惡的源頭。
為什麼呢?首先,貨架有兩種功能,一是儲存商品,二是展示商品。當你在架上看見一瓶瓶冷藏鮮奶,一方面店員把它放在上面作為庫存,所以上面經常會擺著非常多相同的商品;另一方面,這些鮮奶的功能也在於展示,讓顧客看看自己喜不喜歡、要不要買走。
所有擺在貨架上的商品,都有指定的位置,而這些位置是由總部統一規劃安排的,例如你總是在視線高度看到暢銷茶飲料,那就是因為廠商花錢買下最容易被你看見的位置。總之,每種商品要放在什麼位置,都有明確規範,並且會隨著季節變更而劇烈變動,變動比較大的時候,店員甚至要把冰箱裡面所有飲料都拿下來,再一罐罐推回冰箱上的另一個位置。
不過相較於季節性的大任務,對於店員來說,貨架賦予他們最日常的任務就是補貨和整理。當客人買走東西,貨架上就會少了某些飲料與食物,店員得從倉庫拿一些出來補充,讓客人可以一直買到東西。不僅僅是補貨,客人拿了幾次東西以後,檯面上的飲料、食物可能會顯得有點凌亂,店員也要把上面的東西整理好,讓整個貨架看起來乾淨舒服,這樣客人也才會願意踏進店裡消費。
不過,這兩項任務有些需要注意的原則:首先,大部分的商品都有保存期限,越早進貨的商品,表示有效期限比較近,因此店員必須把先進貨的商品擺在前端靠近顧客的地方,並把比較晚進貨的商品放在越後面的位置,這樣可以避免太多東西過期而必須丟棄,這是「先進先出」。
另一項叫做「前進陳列」,也就是稍早提過的拉排面。通常客人都會拿取距離自己最近的東西,每當客人拿走一瓶飲料,原本那瓶飲料的位置就會空著,越多客人買走越多飲料,冰箱或者貨架上的空格就會越來越多,不只不美觀、也很難一眼看到所有的商品。這時候店員就會把飲料往前推,讓架上的空洞消失。
不光是飲料,整間店的所有商品都是一樣的原則。這個原則甚至變成店員的職業病,有時候到其他商店買飲料,還會順手把後面的飲料往前推去補滿排面,而這個習慣發作的程度幾乎僅次於聽到超商門鈴會自動喊出「歡迎光臨」了。
最後,貨架幾乎是超商裡面佔據最多空間、僅次於地板面積的一項設備,每個貨架必然會不斷累積灰塵和污垢,因此店員也必須常常清潔。但清潔擺滿東西的貨架,並不是掃掃地、拖拖地那樣簡單,店員必須把上面的東西拿下來,放在購物籃裡面,接著開始打掃,在這個過程中,有時候還會發現商品被推到貨架後方的地板上。打掃完以後,必須再把商品一個個拿起來擺回原位,這感覺很像是在電腦上不斷來回按下「重做」和「復原」兩個鍵。不過,不好好打掃是無法通過總部定期考核的,所以也沒有偷懶的空間。
無論如何,貨架可說是最不起眼卻最為重要的超商設備,它也廣泛存在於各種賣場之中,如果沒有經常維繫架上商品的充足和排面的整潔,商店相對不易吸引顧客上門。因此,貨架賦予店員的任務,即使簡單又枯燥無趣,卻可能是僅次於收銀機的重要設備。
※ 本文摘自《萬能店員》,原篇名為〈「不冰的水在哪?」──貨架〉,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