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口誤,都是潛意識的真情流露
Photo credit: pexels

所有的口誤,都是潛意識的真情流露

文/楊牧之

我在社會心理學中,注意到這樣一個名詞:社會刻板印象。

社會刻板印象,是指人們對社會群體形成的一種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如商人就是唯利是圖的、娛樂圈就是亂七八糟的。

我們相信一部分人說的是真理,不去辨別真假的思維定式,和社會心理學中提到的對人的刻板印象大同小異。其本質都是由於接受資訊者對接收到的資訊,單純的根據人的名氣、分類來定義,而非從資訊本身出發。

從提出理論的人的生平、權威性來界定其理論,是判斷標準之一。除此之外,還應該透過實踐和不斷嘗試,從本質實驗一個理論的對錯。當我們只顧其中一點,就會很容易陷入神邏輯的思維定式之中。在這舉某件網路上討論度較高的事為例:

九月時,某明星爆出婚變,拿出了其為圈外人的老公的大量出軌資料。對於這場婚變,各方媒體在網路上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同時還不斷的拋出各種獨家消息。

有的媒體認為是該明星先有出軌跡象,只不過是先下手為強,想要占據有利的地位。不過因為該明星手上的證據頗多,大部分主流媒體更加相信其老公出軌的事情,並且為了獲得第一手的新聞,先後派出了很多報導團隊,在該明星名下的幾處房產周圍都派了人蹲守調查,最後如願拍到其老公和一個長相清秀的女人在一起的影片,更加坐實了男方出軌在先的猜疑。

之後,網路上的風向統一變為同情該明星,並對破壞他人家庭的第三者,和不遵守婚姻道德的丈夫進行譴責。然而有一、兩個在該明星身邊工作的工作人員,偶然得知真相,原來出軌的是該明星,而被拍到的那個第三者,其實是男方的堂妹。但是,當他們試圖向身邊的朋友解釋事情真相時,卻被指責是捕風捉影,對明星嫉妒,甚至還有人懷疑是因為他們心中怨恨該明星不提拔他們,所以才藉著所謂在該明星身邊工作的藉口,蓄意造謠生事。

而他們提供的證據,更是被網友大罵虛偽,是丈夫花錢買的水軍(按:灌水的人,通常受僱於網路公關公司,為他人在網路上發帖回帖造勢的人員)。

還有一部分人甚至不再執著於事情的真相,反而滋事挑釁「我家○○就是出軌了怎樣,你有本事你也出軌啊」、「說我家偶像出軌,你以為自己是誰啊,等你比我家偶像厲害了,再來胡說八道、亂說話吧」諸如此類讓人啼笑皆非的叫罵。

吃瓜群眾和朝陽群眾(按:來自中國的代稱,因曾多次成功舉報名人和嫖娼行為而知名)、海澱網友(按:存在海澱區的神祕組織。他們隱藏在電腦手機螢幕之後,隨時隨地向警方提供各類線索,辦案員警卻很少見過他們的)等,作為性質大同小異的團體。尤其在明星事件上,經常可以對輿論的走向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在吃瓜群眾的花式評論中,潛藏的神邏輯也各式各樣,最為廣泛的便是,我們家偶像如何,你管得著嗎?你先超過他再說。

再說一個平凡人的故事。

同事的妹妹安娜今年剛上大學,身為一名大一新生,她對校園裡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開學不久,學校舉辦了奧數競賽,安娜因為參加攝影社團外出採景的活動,沒有趕上奧數競賽的報名,非常遺憾。但她仍隨時關注著奧數競賽的進展,當考試試卷和優秀考卷被張貼出來之後,安娜發現其中一張試卷上有幾道沒有得到全分的題目,自己剛好會做,便忍不住小聲的說道,其實這道題可以這樣做。

不料,安娜的話正好被該考卷考生的室友聽到。她們覺得安娜是故意炫耀,不尊重考生的考試成果,竟然相約在安娜去餐廳吃飯的時候,故意將她撞倒在地,並且警告她,「飯可以多吃,話不能亂說,妳說○○做的不對,有本事妳去做啊。」

安娜萬萬沒想到,自己無心的一句話,竟然會招來這樣的禍事。這件事給她帶來了不小的壓力,甚至那個學期末的考試成績出現了嚴重的下滑。後來,安娜主動求助了學校的心理諮詢老師,才走出了這個陰影。

有時候我們不辨是非的維護自己相信的事情,說的話和做的事,也許自己以為沒什麼,甚至覺得正義凜然,卻很可能給別人帶來噩夢。

謹言慎行,是所有人都應該時刻謹記的人生信條。

「想說某某錯了,你先超過他」、「你又沒某某厲害,憑什麼說他不對」這些神邏輯,都是不夠客觀事實,衝動的打抱不平的表現。深究這種行為,很容易分析出,這類話語者,內心世界更加自卑,所以會對某些人和事瘋狂崇拜和維護。對於他們來說,崇拜某個人,能夠證明自己也優秀。這是一種不正確的對社會的認知和反應。

網友和考生室友的行為,都是對自我內心軟弱自卑後產生的映射。由於自我能力有限,所以在遇到諸如和自己看似有關,實際上並無太大關係又具有多種方面的可發言權時,便會不由自主的選擇支持喜歡或內心崇拜的一方,不問客觀事實,堅持自己的意見。並在發言的過程中,代入內心的部分所思所想,當他人的言論有動搖到自己支持的一方的可能時,其內心潛在的心理情緒會迅速達到邊緣狀態,第一時間內用一種看起來無法反駁的邏輯論調,為自己支持的一方做最後的爭辯。

佛洛伊德說過:「沒有口誤這回事,所有的口誤都是潛意識的真實流露,當你瞧不起一個人的時候,這種輕視一定能夠被感覺得到,那他(她)就會做出某些事情來自衛。」這也從心理學的角度,將「我不是故意的」、「說不定我就是隨口說說」這些藉口快速的否決掉了。

由此可見,神邏輯雖然在某些時候是我們辯論中有力的最後一擊。但同時卻也反映出我們內心世界的無力。比起熟練掌握這些掩飾無力的內心的神邏輯,逞一時的口舌之快,不如直接面對內心恐懼的,或者不願意面對的問題,只有真正打敗或解決問題,才是真正的勝利。

神邏輯謬誤

訴諸人身(因人廢言)
與人討論時針對對方的人格、動機、地位、階級或處境等,進行攻擊或評論,並以此當作論據,去駁斥對方的論證或去支持自己的論點。

人身攻擊時不一定是直接進行攻擊,也可能是透過背後捅刀子、暗示聽眾等方式來造成對對方人格的質疑。你試圖用你對別人人格的攻擊,來取代一個有力的論述。

例子:當小明提出了一個很合理的關於基礎設施建設的提議時,小紅說她不相信小明說的任何話,因為小明不愛國,不懂得感恩。

※ 本文摘自《神邏輯》,原篇名為〈所有的口誤,都是潛意識的真情流露〉,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