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我認識那些才華洋溢的寫作者,每個人都在上班
Photo credit: pexels

在臺灣,我認識那些才華洋溢的寫作者,每個人都在上班

文/劉揚銘

小說家朋友告訴我日本三位暢銷作家組團「大極宮」的故事,大澤在昌、京極夏彥、宮部美幸合組了一家公司,以三人姓名各取一個字為公司命名,三位作家組團不只名稱響亮,小說銷售帶來的收入,讓這家公司足以在東京鬧區買下一兩棟大樓。

自認文字工的我,聽到「作家的事務所/盈餘能買一兩棟大樓/還坐落在鬧區街頭」的故事,先別說後兩項夢幻般的形容,就連第一項「有個專用的工作空間」都覺得是一種奢求。

聽到這個故事後不久,看到日本薪資調查網站公布了二○一六年的四百種職業月收入統計,其中作家(小說家)排名高居第四,平均月收六百一十六萬日圓(真的假的!?)收入贏過作家的職業只有三種:職棒選手、賽馬騎師,以及Youtuber。雖然調查前提有說部分職業難以計算總體平均,只取「頂端人士」做統計,但看這收入數字,再想想自己,只能說,世界還是很有多樣性。

在台灣,想專職寫作維生好困難,我認識那些才華洋溢的寫作者,每個人都在上班。

寫小說賺不了錢,上班才能生存

C 君改行去當記者,他說在紙本崩壞的時代還有薪水不錯的工作很難得,不如先去賺點錢,一面找題材一面磨練筆鋒。我問他採訪的經驗是否有助於小說創作?他說記者就是聽別人的故事,但聽久了未必能寫出虛構,一切在於對人對事的好奇心還能不能保留。我猜想小說畢竟是作家與自己的戰鬥,希望他不會停止創作。

同樣寫小說的 Z 君,爸媽因為他三十多歲還沒有工作(可見作家不是一種職業)十分擔心,得知孩子決定去出版社當編輯的那天,下班後媽媽特地煮了一頓好料,騎車送去租屋處給 Z 君吃。「你媽知不知道你在晚餐時間下班的機率有多高?」這個問題我還是不敢問 Z 君。

友人 N 說他曾夢想不靠寫作以外的方式過活,努力了幾年,挫折過、受傷過、掙扎過以後,還是一面在補習班教學生作文,一面創作自己的劇本與小說。諷刺的是家長送孩子來補習不是想鼓勵創作,而是為了考試專用,N說他只能盡量讓學生覺得寫作有趣,考完試之後也不用放棄描述這個世界的機會,我覺得他做的事已經夠有意義。

至於出過最多書的 L 君,我從學生時代就看過他的作品,認識之後才發現,原來他有一個「正職」工作(再次提醒,寫作不是一種正業),而且還用正職賺的錢養一個出版社,努力幫努力創作的朋友出書,推廣本土科幻與奇幻作品。

白天在電廠工作,晚上玩樂團創作

出過幾本小說的作家尚且如此,像我這種到處找媒體和平台寫稿的「文字工」就更不用說,一面努力販賣文字能力,為雜誌寫報導、幫品牌寫文案、在網路寫專欄賺收入(最近跟朋友聊到的收入來源是去社區大學開課或到學校兼任講師,不過友人D君說,有些講師費是用你能吸引到的學生人數計算,總之難賺),再一面挪出時間寫自己的創作。這樣的生活別說實現夢想啦,在工作與創作之間,怎麼生存下來比較重要。

有時候我會想年輕時起玩樂團的朋友,他們曾經有過主流出道的夢想,有些還真被唱片公司簽下來了,不過音樂產業死得比出版業還早,他們最後大多選擇回去上班。當然樂團還沒解散,假日有時還會到Live House賣票表演,於是我看見那些白天在電廠上班、在當3C產品說明書的英文翻譯、在皮件原料公司跑業務、在咖啡店烘咖啡豆的那些人,會在某個假日晚上拿出吉他、貝斯、鼓和好多我不懂的器材,變成舞台上的Rocker。然後,早上醒來就要去上班。

樂團朋友的搖滾日子大多停止在孩子出生以後,此時別說沒時間練團,連約出來吃熱炒都有困難,有道是女文藝青年這種病,生個孩子就好了,看來 Rocker 精神也不例外。

同樣是創作,寫文字的人也許尚稱幸福,結婚生子後還能找時間來做。

出暢銷書賺到錢,就拿去做好書賠錢

從音樂、新聞到寫作與出版,與網路有關的行業似乎都被免費壓扁,愈來愈難生存。回頭想想,如果打開瀏覽器就能有一輩子看不完的文章、聽不完的歌,那我們的創作還有什麼價值可以談價格呢?老實說,這問題我也不知道,如果最後那些創作根本沒有價值,大家好像也不會很難接受。

但是我還知道,即使是這樣的世道,依然有許多人奉獻時間與精力(說奉獻生命好像太煽情),為了某些他們認為有意義的東西。

一家大出版社的老闆告訴我,江湖上很多人說他的公司只顧賺錢,出了好多爛書,但他對同事的要求是,當你出了一本暢銷書賺到了錢,就把錢拿去做自己理想中的好書,賺不了錢的那種。

一家小出版社的老闆想不開,又跑去開了獨立書店,有人說他「哪裡算獨立書店?根本咖啡店,書都擺假的!」但他想想,反正能用咖啡餐點吸引客人來,就算免費看書都好(在店內點餐飲就可以自由從架上拿書來看,看完不買也無妨),有書店才有人來看,客人看多了才有可能買。

自己經歷過一遭,才懂年輕時太容易批評人。像我這種一邊幫接編輯撰稿案子維持生存,一邊寫著不入流的創作的人,怎麼能說他們用暢銷書養經典好書、用咖啡廳養獨立書店的人,是出賣靈魂?怎麼能叫那些才華洋溢的作家,好好創作別去上班?

那次和比我年輕又有才華的作者吃飯,解散前,有人問到寫作的停損點:「如果有一天你放棄繼續寫作,那會是什麼時候?」N 君說,當他覺得寫作不有趣的時候,應該就不會寫了吧!C 君說,當他對這世界沒有問題的時候,可能就不再寫了。其實以他們的才華,不可能覺得寫作不有趣,覺得對世界沒問題,知道他們會寫下去的心情,總讓我有點放心。

至於我這種死皮賴臉的文字工,已經準備耗盡人生,寫到死前的那一刻,並在過程中努力生存下來。拜託拜託,停損那一點可千萬別來。

※ 本文摘自《離開公司,我過得還不錯》,原篇名為〈才華洋溢寫作者,個個都在上班〉,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