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unsplash

如果有一百位母親,就會有一百種母性,這是很正常的

文/金美敬;譯/尹嘉玄

雖然這麼說有點奇怪,但其實我最常問自己的一個問題是:

「我真的是媽媽嗎?」

「我會不會是一個母性有問題的女人?」

我自認在工作、成就、自信等這些方面都還滿好的,唯獨在母性這部分感覺自己表現得不是很好。要是有煮飯這項科目,我一定不及格;接送孩子去補習班,我一定也是拿零分;到孩子學校參與活動,也只能拿低分。和一般的全職媽媽相比,我的母性肯定不及格。

隨著孩子愈來愈大,我的內心也開始產生這樣的疑問:「所以難道是我明明做得到,卻故意不像其他媽媽那樣經常拜訪學校、送孩子補習、為他們煮飯嗎?」

仔細回想,並不是的。我不是故意不做,而是真的沒辦法做。要我為了幫孩子煮飯、送他們去補習班而放棄工作,以我的個性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不只孩子,當時還有娘家父母等不少人需要我的經濟援助,有太多地方要用到錢。

按照自己的情況,做到能盡的母親本分

比方說,不論前一天工作到多晚回家,隔天一定會在清晨起床,為孩子做上學準備,然後親自拍拍他們的背,叫他們上學加油;每當孩子需要跨越難關時,也會不辭辛勞的與他們反覆溝通;當兒子選擇休學、人生陷入低潮時,我也是全心全意陪伴在側,幫他從谷底翻身;每次大女兒遇到任何煩惱,我都與她並肩作戰,思考如何解決。

孩子小的時候多少會拿我和同學的媽媽相比,每次都讓我很受傷,幸運的是,他們愈大愈懂事,也逐漸適應了我這種母親。在我們這個家,有個喜愛讀書學習、經常在外演講的母親反而比較自然,如果我有一段時期沒出門,孩子還會替我擔心是不是接不到工作。他們也會毫不避諱的承認,媽媽的母性的確比較特別,但他們知道我已經盡了全力,也沒有對孩子造成任何困擾,只是要撐過這個階段著實不容易。

模仿她人換來的切身之痛

我有個學妹,擔任國外精品行銷多年,自從她為了孩子的學習環境搬去郊區住以後,毅然選擇辭職。因為她參加新生說明會時,看見現場數千名母親都目光如炬,害她當場流下了「懺悔」的眼淚:「那些媽媽都為了孩子用盡全力蒐集資訊,我卻什麼都沒為孩子做,只想滿足我個人的成就,對孩子置之不理,我實在不配當媽媽。」

於是她開始效法其他媽媽,比照她們的方式,整天黏著就讀高中的孩子,充當教練和經紀人的角色。但不知為何,孩子不僅成績沒有提升,甚至一落千丈。後來聽說有一天,孩子非常認真的對她說:「媽,你一直黏在我身邊,害我好有壓力,更無法讀書。我一直以來沒有你都能自己讀,未來也有自信可以把書讀好,所以拜託你還是回到像從前那樣吧。坦白說,我覺得你每天待在家裡好奇怪,一點也不適合你。」

最終,學妹等於是白白辭去工作,還落得自作多情的下場。孩子早已適應母親出門上班的模式,反而是學妹自己對於母親應盡的本分毫無自信。其實大部分的職業婦女都會質疑自己的母性,就算是多麼聰明、有能力的女人,面對新生說明會上眼神堅定、摩拳擦掌的另一名母親,難免會自我懷疑。

身為煩惱過同樣問題的母親,我誠心想要奉勸各位:「你們的母性並沒有錯!」如果有一百位母親,就會有一百種母性,這是很正常的。母性是透過天生性格與命運安排結合而成,加上母性通常有六十年之久,所以也無法仿效其他母親。特意去模仿你欣賞的母性,可能頭幾天還能做到,一旦發現不符合自己的個性,最終只會演變成壓力。不論是受罪惡感折磨,還是感到不幸福的負面母性,都會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

釐清自己的個性,而不是模仿別人的母性

六十年母性的底子,最終來自性格。如果有人懷疑自己的母性,最好先釐清自己的個性。我們都只是因為生了孩子才成為母親,並非一出生即是母親,但這個社會依舊要求女人要從生完孩子的那一刻起,只剩母性,不能再有自我。媒體塑造出來的媽媽彷彿只有一種:全心全意照料孩子吃喝的母親。

然而,每個人的母性其實只是按照各自的性格、現實情況發展而成。一輩子親手醃泡菜給孩子吃的母性是對的,認為自己做太累而買給孩子吃的母性也沒有錯。全天在家顧小孩的媽媽和下班後才親自照顧孩子的媽媽,兩者也都是對的。

不論哪一種母性,一定有需要反省改進的部分,這是身為媽媽一輩子要和孩子共同面對的習題。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對孩子來說,打從心底否定自己、認為自己有問題的這種念頭是最不好的。

如果有一萬名母親,就會有一萬種母性,這很正常。最適合自己、能夠維持長久的母愛方式,才是世上最棒的母性。

本文介紹:
就算內心愧疚千百回,我依然是個母親》。本書作者/金美敬;譯者/尹嘉玄;出版社/親子天下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延伸閱讀:

  1.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
  2. 對不起,我不是好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