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禰豆子的名字、口中的竹筒,都暗示著她的「巫女」身份?
文/瀧音能之;譯/黃詩婷
《鬼滅之刃》設定中的特徵之一,就是故事為竈門炭治郎與妹妹禰豆子兩個人的故事。像這樣男女一組的兄妹或姊弟,在日本古代及神話當中都是很常見的組合。邪馬台國的女王卑彌呼有個弟弟,有些研究認為體制上是卑彌呼負責祭祀,而弟弟則是實際掌控政治及軍事的人。一般認為兄妹或姊弟關係的男女首長,是各自負責「聖」與「俗」的工作,又被稱為「姬彥制度」。
在日本神話當中,也經常描繪出男女一組的故事,可以明白古代日本在男尊女卑觀念上比較淡薄。舉例來說有生下日本列島與眾神的伊耶那岐(夫)與伊耶那美(妻);至高之神天照(姊)與降到地上世界的須佐之男(弟);遠征九州的十四代仲哀天皇與其妻神宮皇后等。伊耶那美成了死者之國的統治者、天照大神是天上世界的統治者,而神宮皇后則在通靈之後繼承了過世的仲哀天皇遺志。共通點就是女性比較接近眼所不能直視的世界(神或死者的世界),負責的是串聯眾神與人類的巫女工作。
在《鬼滅之刃》當中,相對於屬於人類的炭治郎,禰豆子就是介於人類與鬼之間的存在。在第一九五話當中禰豆子被投以恢復為人類的藥物之後,成了半鬼半人的姿態,右眼是人類的眼睛、左眼仍是鬼的眼睛,這是完全表現出禰豆子角色性質的一幕。「禰」這個漢字,其實是代表著神明居住的場所、又或者是取代人的東西。順帶一提豆子也有「祛魔」的功用,是一種驅鬼的食物。在神社當中輔助宮司的職稱叫做禰宜,也是同一個漢字。從以上條件看來,禰豆子可說是古代日本中類似巫女的存在。
禰豆子銜著竹筒的理由
禰豆子的標記應該就是她銜著的竹筒吧。擋住口部的東西會選擇竹子,也象徵著禰豆子的巫女性質。竹子或竹葉自古以來就被認為是有神明附身的神聖植物。正月時裝飾在玄關的門松,是為了要迎接能夠為家中帶來恩惠的年神而放置的依代(神明附身的對象)。另外,在《竹取物語》當中,遭到月亮世界流放的輝夜姬成為一個嬰兒自竹子中誕生,也象徵了竹子的神聖性質。
《古事記》及《日本書紀》當中記載,最早的巫女──天鈿女命為了要讓受到須佐之命狂暴行為而嚇到躲在天岩戶中的天照大神自山洞中離開,因此拿了天香具山上的竹葉開始跳舞,竹子是象徵禰豆子巫女性質的物品。
竹子還有另一個意義。現在比方神事當中、或者是建築工程當中為了祈求土地神的諒解而舉行的地鎮祭中,也都會使用竹子。地鎮祭會在四個方位立起竹子、拉上繩子打造結界,這是為了區分出聖與俗的空間。使用神聖的竹子拉出結界,就能有效抑制禰豆子身上超越人類的力量。
除了竹筒以外,觀察禰豆子的服裝也能夠明白其意涵。後面的章節還會詳細描述,不過簡單來說她的和服花樣是用來祛穢的麻;腰帶上的市松圖樣又被稱為石疊紋,用來呈現神社佛寺的參拜道路。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與竹子同色的帶揚。帶揚是和服腰帶上方具裝飾性質的綁帶,而帶揚下方則有山吹色的帶留。平行的綠色口部竹筒及帶揚代表鳥居;帶留是掛在鳥居上的柱連繩;腰帶就是參道上的石板路吧?再加上神事當中不可或缺的麻花紋圖樣,服裝整體就象徵了禰豆子的女巫性質。
※ 本文摘自《鬼滅的暗號》,原篇名為〈禰豆子是串連人與鬼的巫女〉,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