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週E書】讓你從此不再受騙上當
文/犁客
每當有人拿「這不科學」出來反駁某個看法時,常見的回敬方式有幾種,「科學無法解釋所有事情啦」、「你說不科學但某某科學家明明就認同這個看法難道你比人家更懂嗎」等等算是比較有道理的,其他還有很多沒什麼道理或者根本沒道理甚至超級大滑坡的我們就先不討論了。
這兩個說法比較有道理的原因在於,第一個說法其實沒錯,第二個說法找了實例來反駁。
科學的確無法解釋所有事情,更誠實的說法是,就算是有科學解釋的事情,那個「科學解釋」也可能是錯的。科學家認同與否這事就比較複雜一點,得看那個科學家的完整表述、驗證流程,甚至學術背景等等才能確認他的看法能不能當成反駁實例。
妙的是,這兩個打臉「科學」的說法,其實正是科學的可貴之處。
發現地球是圓的之前,「地球是平的」是科學解釋;理解「血液」及其功能之前,依希臘「體液學說」而進行的「放血療法」是科學解釋⋯⋯這類例子不勝枚舉,每個例子都能告訴大家,科學解釋可能是錯的。但要緊的是,真正的「科學」不會否認「解釋可能是錯的」,只要能有證據,就可以推翻舊理論、建立新理論,將有錯誤的解釋,修改成「更正確」的解釋。
也就是說,拿某個科學理論去反駁某個看法時,其實就是拿一套理論去反駁另一套理論,兩套互不對盤的理論不見得一定有一個是正確的,因為可能兩個都是錯的。真正該做的是,用科學的態度去檢視某個看法,就像剛提到要搞清楚另一個科學家的說法一樣──到底對整個看法的完整表述是什麼,怎麼做假設、怎麼設計實驗、怎麼驗證、怎麼解讀結果,有沒有其他實驗者能夠在相同條件下重現實驗結果,有的話如何縮小實驗範圍、提高準確度,沒有的話如何修正實驗方式、調整方向⋯⋯等等。設計實驗是個重點,讓其他實驗者重現也是個重點,這是讓科學從煉金術的私有祕儀變成人類進步工具的原因,也是讓科學真正成為「科學」的原因。
科學之所以「科學」,不是因為它是一套與超自然、神鬼等等不同的理論,而在「科學態度」。這是一個要搞清楚「你這套說法是怎麼來的?」的疑惑,也是「如果這說法正確那麼我照著做一次應該也會得到相同結果才對」的精神,更是「如果出現新的實證,那麼這個說法就應該要、調整、修正甚至推翻」的心態。科學不是一個名為「科學」的宗教,而是一種面對世界的方式。
《科學態度》用實例告訴你為什麼科學態度好用可貴,也具體建議培養方法。
你可以不是科學家,但你可以擁有科學態度。這可以幫你做出正確判斷──無論你面對的是很瞎的陰謀論、電話裡的詐欺行為,媒體上名嘴的信口胡吹,甚至是自稱「科學」的偽科學人士,你都不會上當。
▶▶看看最新上架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