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也青春】獻給貓奴的柔情搖滾科幻 ——臥斧談羅伯特.A.海萊因的《夏之門》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久仰海萊因大名的我,多虧了吾友臥斧推了一把,受邀來上節目特別開了這本書單,讓我終於讀到《夏之門》。我必須說,以往讀科幻小說多少感到辛苦(例如拯救地球到外星出征的星際戰爭、被一堆理論震懾的磚頭書、有著嚴肅主題的反烏托邦政治寓言、或跳接得暈頭轉向的電腦叛客作品)的我,這次意外地讀得非常享受!

我想這是因為這本書有貓、有貼心的阿宅主人翁丹尼小子,還有生活感十足的科技發明,讓人備感親切吧。理工背景的臥斧,是怎樣欣賞並領讀海萊茵的呢?

本集內容摘要如下:

一、海萊因為美國科幻小說發展的黃金時代(1940~1960)三大巨頭之一,與艾西莫夫、亞瑟克拉克齊名。艾西莫夫在台灣的作品相對較多,有一定的讀者群,克拉克的作品雖然中文版不多,但庫柏利克改拍的電影《2001太空漫遊》非常有名,大家對他並不陌生,至於海萊因,譯本較少,且早期引進的多為青少年科幻小說,台灣讀者對他的理解相對比較片面。

二、在這三位名家當中,海萊因的工學院背景相對較為札實,他最厲害的地方在於將技術使用於工程技巧上,並且在日常細瑣的小地方展現出來,與現實感的連結很強,讀者不會讀到生硬的理論,而是將日常與科技串接起來,顯得平易近人,以致即使沒有任何工科背景也能很快融入故事情節。

三、臥斧提醒,以《夏之門》為例,主角是阿宅工程師,當他想像要做出什麼機器,而且是幫助主婦的各種家事機器時,過程十分實際(例如細膩照顧洗碗的細節來發想機器的構造,也大半應用市面上已量產的零件,重新加以改進、組裝),因此,就算故事中設定主角必須進行三次想來很困難的時光旅行,讀者也根本看不到驚人複雜、令人眼花撩亂的時光機,而是運用某些理論的組合,完全不起眼的裝置。這是海萊因為什麼能以淺顯有趣的方式寫出吸引,並影響年輕讀者的主因。

四、《夏之門》寫於1950年代,但故事發生在1970年代,這樣的設定已經很有未來感了,而時光旅行則又推進到了2000年。
現在我們讀來會有雙重樂趣,其一是若我們回到1950年,會看到海萊因的奇思,但現實上,我們已經經歷了2000年,也會有差異對照的驚喜。

五、那麼,《夏之門》是什麼意思呢?臥斧指出,雖然海萊茵的寫作風格多變、政治傾向也多變,但是這一本屬於他為青少年創作階段的晚期之作,依然充分展現故事線較單純、整體洋溢輕鬆感,且一開始先從主角的愛貓佩特講起。
臥斧說,這本書有個有名的軼事,那就是海萊因本人也是愛貓一族,有天外面冰天雪地,他住的房子有十一道門,再加上他為貓開的一道貓門,一共十二道,海萊茵的任務是為貓開門,但每開一道門,貓都不願踏出到雪地,他為此一連為貓開十二道門,卻都徒勞無功。
當他納悶到底貓是怎麼一回事時,他太太說,貓兒可能在找一扇通往夏天的門吧,這啟發了他寫作的契機,並且快筆一揮,13天就完成了。

六、貓想找到通往溫暖夏天的一扇門,《夏之門》的主角丹尼在遭到好友、未婚妻的連番背叛後,不僅使他被掃地出門,連展開的復仇計畫也以慘敗告終。那麼,跌落萬丈深淵的丹尼,如何去找到他的「夏之門」呢?

七、臥斧最後回應主持人的提問,海萊因作品中的觀點給人過於樂觀的感覺,對這點他是怎麼看的呢?我非常欣賞臥斧對這本書定調的看法——在有限制的環境之下,盡可能做到最好,而不僅僅是搭時機光去改變某個環節。一個人運用自己的能力設法改變當下的困境,才是真正找到「夏之門」的方法!

臥斧說得太棒了!
更多精彩內容,請收聽本集的「經典也青春」,作家、Readmoo 閱讀最前線總編輯臥斧,為領讀羅伯特.A.海萊因的科幻經典——《夏之門》。

收聽本集節目:


▶︎▶︎▶︎免費訂閱經典也青春 Podcast。名家領讀,經典隨身聽!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