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unsplash

幸災樂禍不行嗎?

文/彼得.凱夫;譯/丁宥榆

俗話說:「一個人的快樂,就是目睹最好的朋友從屋頂上跌落。」這句話正是本章謎題之核心。為了具體說明,讓我們想像一個虛構人物。

直至昨日,艾許德夫人1都還是政府高級大臣。文官們都同意,儘管她為人狂妄,職務表現確實出色。就在今天,她的世界一夕崩解。她在私下談話中講了幾句首相的壞話,讓人給聽見了。她還提到自己支持獵狐活動,卻投票反對獵狐。最糟的是,她的部門竟然搞丟了機密文件。今日各大報紙頭版,全都以斗大標題抨擊艾許德夫人。於是她下台了。

當我們看到這樣的新聞,應如何反應?當然,我們可能不痛不癢,但有人會覺得她很倒楣。人們私底下說三道四是常有的事,只差沒傳出去。政府大臣必須遵從黨的方針,例如對獵狐的立場,即便政黨方針與個人理念相悖。再說,弄丟機密資料一事,艾許德夫人也是有夠衰,倒楣事偏偏給她碰上。但她做了該做的事,一句「我負責」一肩扛下。

這是個關於「幸災樂禍」的問題。我們要討論的是,那些從艾許德夫人的不幸中獲得快樂的人是什麼心態,他們就是忍不住嘴角上揚。許多人偶爾都會幸災樂禍——儘管有人揶揄說,怎麼就偏偏讓德國人造了個可以形容這種感覺的字2。一九九七年英國大選時,年輕又自大的內閣大臣麥克.波帝洛(Michael Portillo)敗選,數百萬人看著他失敗,從中得到了快樂,這就是幸災樂禍。

「幸災樂禍」具有負面的意涵。假如我們還在想它到底有沒有錯,就已經預設它是有錯。人們總認為好人才不會幸災樂禍,這是為什麼?幸災樂禍難道就不可能是好事嗎?

幸災樂禍是好事嗎?

假設你從別人的痛苦中得到快樂,比方竊賊被逮著了還被痛扁一番,或者酒駕的人被罰款。此時,你的快樂可能是因為他們罪有應得。只要牽涉到犯錯與懲罰,就表示這種快樂不是惡意的。有些人看到艾許德夫人垮台,心中竊喜,也許僅是因為他們認為虛偽之人就該下台。

有些高尚的人會說,幸災樂禍合理,僅當那些不幸的痛苦是正義伸張下的必然結果。快樂是來自於正義得到伸張,而不是因為看到別人受苦。甚至於,我們可以,或者應該同情那些活該受苦的人。老校長拿藤條打那些聰明的小學生時,總是一面說著「我比你還痛」。小男生偷蘋果被抓包,他可能只是遺憾,但是要是他們被抓包還被處罰,他就會很高興。

即使不談處罰,我們還是會對別人的不幸感到快樂,因為該不幸所引發的後果讓我們感到快樂。獵狐的支持者可能對艾許德夫人下台感到欣慰,因為她一下台,反獵狐法就有機會被廢除。於此同時,他們仍會替她難過。這些人可能會說,他們欣喜的是她下台所帶來的後果,而非她的不幸。

涉及後續所採取的處罰或特定手段,就已經不是純粹的幸災樂禍。報復的快感也不是幸災樂禍,因為我們幸災樂禍的對象可能根本沒有傷害我們。有時候,純粹就是「別人的不幸是我的快樂」。艾許德夫人下台,我們體驗到這種快樂,不是因為我們特別關心獵人有沒有機會「呔呵」3,也不是認為政府大臣管理部門不可以有失誤。這種快樂也許純粹就是幸災樂禍。但是,純粹的幸災樂禍,就應該被譴責是惡意行為嗎?

以別人的痛苦為樂,暗示我們希望這種事情發生。期待別人受苦就只是純粹惡意的行為。但是,體驗到幸災樂禍的人是不是一定想要這種經驗,我們並不知道。與之相反,是某些不幸的事發生了才帶給他們這種經驗。以特定類型的不幸為樂,顯然代表了一種邪惡性格。如果有人原本日子已經過得夠悲慘,還要遭逢更多苦難,你卻以之為樂,簡直就是壞透了。想想地震的受災戶,已經很慘了,還要承受餘震所帶來的傷害。想想那些窮苦人家,如果再因為戰爭而流離失所,無疑是雪上加霜。無論如何,拿這些事情來幸災樂禍就是不對的。

假如要將「幸災樂禍」合理化,就必須是針對那些在社會上過得不錯的人。而且可以這麼說:必須針對那些自得意滿、不知收斂的人。也許艾許德夫人就是態度傲慢,才使得某些人對她遭遇幸災樂禍。然而,這種思考會讓我們回到處罰的問題:驕傲的人就該重重地跌一跤,自大的人就該嘗嘗卑微的滋味。再一次,我們回到了高尚的立場。這種立場表明,快樂應該是建立在他們罪有應得,而不是因為他們受罪。若如此,欲辯證幸災樂禍的合理化可不涉及處罰,我們又一次辯證失敗了。

讓我們來看看,是否能將幸災樂禍合理化,而不會演變成眼見別人罪有應得的快樂。

你看到一個西裝筆挺的男人自信滿滿地走出來,轉動著他的手杖。不一會兒,一隻鴿子不偏不倚送他一坨鳥屎;或者突然下起雷陣雨,淋得他一身濕。我們看著有趣,隨即哈哈大笑,原因純脆是反差太大。這個男人不應該蒙受這種不幸。鴿子和雷陣雨都是突如其來的意外,非他所能控制。他是突然間被它們擺弄了。他是運氣不好。艾許德夫人弄丟機密文件,也是運氣不好。她的下台,也就是我們幸災樂禍的事,很有可能單單是那個不幸所造成。那,這些例子證明了什麼?

這證明了該名男子、艾許德夫人以及你我都一樣,活在命運女神的手中,任由不幸和機運擺布。哲學家馬基維利(Machiavelli)曾經形容,命運女神是我們試圖駕馭的女人,然而最終在她面前,我們是如此不堪一擊。

男子筆挺的西裝、鑲銀的手杖、自信的眼神,顯示他的人生一帆風順,但是鴿子的消化不良和突來的雷陣雨,又帶給他的人生一絲曲折。艾許德夫人官高權重,顯示她過得很安穩,但是厄運的降臨,粉碎了這種安穩。這些不幸,突顯了每一個人共同的脆弱:在命運女神面前,我們恢復人人平等。幸災樂禍,就是在慶祝我們恢復平等。

所以,這樣的慶祝算是惡意或沒有價值嗎?有些人會說,這些例子只證明了我們嫉妒別人成功。有時的確如此,但不盡然。甚至,如果日子過得太順,一不小心栽了下來,我們也會對自己幸災樂禍一番。幸災樂禍仰賴於對人性的理解,知道我們同在充滿不確定的人生汪洋中,航行前進。

前英國首相麥米倫(Harold Macmillan)被問及如何決策時,他說:「事件,老兄,是事件。」倘若你明白「事件,老兄,是事件」換句話說就是命運,是命運將我們綁在一起,那麼幸災樂禍就是理解了這件事之後所產生的快樂——無論命運是以弄丟資料、突發雷陣雨或是粗心大意的鴿子的形式出現。

註釋

1.譯注:艾許德夫人,原文 Lady Assured,assured一字為有自信之意。

2.編注:schadenfreude 一字源自於德文,描述從別人的不幸或失敗中獲得快樂的感覺,即中文的幸災樂禍,英文中並沒有對應的單字可以形容這個感覺。

3.譯注:原文為 Tally-ho,意指獵人發現狐狸時所發出的吆喝聲,示意同伴目標出現。

※ 本文摘自《草泥馬也會談戀愛嗎?》,篇名〈幸災樂禍不行嗎?〉,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