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pexels

一起報補習班,曾是檢驗老母們友誼的最高標準

文/格十三

有位媽媽說:「我暑假裡的這條命,是補習班給的。」

暑假快結束時,有人傳給我「下學期課外補習評選課表」,看看這名稱,像是皇室內部為我鈕祜祿十三姐祕製的開學驚喜大禮包。課表還分「方案一」和「方案二」,全攻略利弊對比、師資研究、水平分析,讓我選。

她順便還說了句:「知道你懶得研究,也沒空看,我都幫你規劃好了。」感人肺腑。

但大家都是千年的狐狸,我當然也猜到了她的內心戲:我們兩人的小孩上一模一樣的補習班,那我們兩人的可自由支配時間也就一樣了,比較方便攜手放浪江湖。這就叫「想姐妹之所想,急姐妹之所急」。

這年頭,姐妹想什麼、急什麼?什麼公司負債啊、舊病復發啊、髮際線後移啊、贅肉猛增啊、老公行蹤詭異啊,那都不算什麼。解決所有和小孩相關的事,才是正事。能給我帶一天孩子的都是天使,能幫我管兩天作業的都是恩人,能替我把整個一學期的規劃都做好的,這不是別人,簡直是世界上的另一個我。

這種優秀的中年老母,不光是哆啦A夢的口袋,還是蝙蝠俠的翅膀、蜘蛛俠的爪子、超人的內褲,一看就是安全感的象徵,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她們做不到。

真正的好姐妹,不是帶你看遍普羅旺斯的紫,不是讓你盡覽馬爾地夫的藍。
她們會帶你看看下個學期的課,叮囑你別忘了付錢……

一段難能可貴的老母友誼,就是從「說好一起,絕不幫小孩報名任何課程」的共同理想開始,從「別人都報,就我們兩個不報,是不是有病」的共同懷疑進階,從「她讓小孩上什麼班,我都知道」的互訴衷腸昇華,以「她不管讓小孩上哪堂課,都順便替我也報個名」的同舟共濟,以及「我不上的課,她也不上」的同仇敵愾達到頂峰。

然而,鈦合金打不倒的戰友情再堅固,最終也大概將以「畢業各奔東西」告終,轉戰下一段生涯,尋覓新的戰友。

但這樣戲劇性的故事,不見得能發生在每位老母身上。還有很多是比這個戲劇得多的。比如我表妹,她兒子上三年級,她問班上的一群媽媽們,「到底要不要送小孩去補習啊?」

媽媽們說:「補什麼補啊。我們要讓孩子快樂成長!」

後來她被校門口發傳單的補習班老師拉進一個試聽群組。進了群組一看,哇哦,你說巧不巧,那些「快樂成長」的媽媽們居然都在耶!這場面搞得像老熟人聯誼,氣氛和諧。在這種情況下,大家心照不宣,禮貌地保持安靜,是為了他日可以體面地江湖重逢。

老母們之間的友誼,大致可分三個等級:

初級(占比約百分之七十)

淡水之交。參加親師座談時,見過彼此化妝後的樣子。家長群組裡複製貼上過對方的「收到,謝謝」。

這種基礎的友誼,不要去問學霸的媽媽,「你們都在外面上了哪些課?」她們的回答通常是:「沒有啊。我都不管孩子的。」

你問了也白問。

中級(占比約百分之二十五)

客客氣氣。一起參加過校內運動會、親子藝術節,加過群組好友。見面寒暄,除了問作業,沒什麼共同語言。

這種情況也不要去問尷尬的問題,比如:「你們家孩子有沒有報什麼班?」對方會告訴你搶新股必中的技巧和拍車牌必中的訣竅,但迂迴了三萬八千里之後,她依然不會告訴你孩子上了什麼班。

老母們也經常互相討拍,彼此禮貌性地吹捧,搭建不痛不癢的消息平台。

當然,如果你家小孩的成績比我家小孩好太多,友盡。

高級(占比不到百分之五)

成為死黨。線下常見面,見面必交心。從吐槽老公到互誇孩子,建立穩固的同理基礎,掌握各自的私密動向,互相介紹七大姑八大姨小舅子三姨夫成為生意夥伴。

最重要的是能一起研究補習班哪家強,一對一老師誰更棒,分享自家孩子的考試卷,考前補習衝刺題庫。你給她找語文名師,她給你找英語大咖,欣欣向榮友誼長存,最後達到一起報補習班的高度。

補習,聽起來很俗,但它扎扎實實地壓在老母們的頭頂之上,是逃不掉、避不開的重大話題之一。

做爸媽的和校外補習班之間微妙又詭異的相愛相殺,已經連綿了好多年。

好多曾經發誓「這輩子絕不送孩子上補習班」的家長,過了若干年後,瘋狂打自己的臉,付學費的動作嫻熟,眼都不眨。

最近有位媽媽說:「我暑假裡的這條命,是補習班給的。」她每天為孩子安排滿了大大小小的輔導課、才藝班,終於可以不用每天思考「今天怎麼過」了。

也有媽媽說:「要不是補習班,我的身體也不會這麼快和我的錢包一樣被掏空。」

過去:知識改變命運。
現在:課外知識改變家長的命運。

課外班一邊替家長續著命,一邊又把家長的身體都掏空。課外機構、安親補習,這些屬於這屆家長的專有名詞,和中年危機一樣依附著我們的靈魂,揮之不去。

所以你看,別管你本來焦慮不焦慮,只要跳進這片藍海,你就得被同化。

三大魔鬼挑戰:國小升國中、國中考高中、高中考大學,圍繞著這三大主題存在的補習機構不勝枚舉。

如果你的孩子在三年級,他們會告訴你「三年級是關鍵」;如果你的孩子在四年級,他們則說「四年級是衝刺黃金期」;等你的孩子到五年級,他們說「現在馬上拚一拚,還是有希望的」。等進了中學,每一年都是「為了考高中做準備的關鍵一年」。不信你試試。

所以,校外什麼都不學是基本不現實的。在這個基礎之上,老母之間的情報網和戰略合作優勢就凸顯出來了。這就是為什麼頂級的友誼,是以「連報補習班都替你想好了」為代表的。

我現在覺得,我都不是焦慮,是茫然。感覺像是周圍人人都得到了武林祕笈,拚命鑽研,而我只能在角落玩泥巴的那種孤獨感。

於是,和我同樣有孤獨感的老母們,都成了情比金堅的姐妹花,最後一起被命運捉弄,跟著一起去找武林祕笈了……

※ 本文摘自《了不起的硬核媽媽》,原篇名為〈一起報補習班,是檢驗老母友誼的最高標準〉,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