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週E書】那段年代有好多諷刺又動人的例子。例如這個
文/犁客
近年我國與美國的關係深化,有部分來自兩國內部政治狀況的轉變,有部分來自國際情勢的轉變;事實上我國與美國半個多世紀以來都維持著某種奇妙的關聯,具備正式邦交時如此,不具官方邦交關係時也如此──奇妙的是,在兩國斷絕官方邦交關係之後,在美國維繫國會當中親台力量的,有很多是被當時政府視為異議人士、進了黑名單,結果流亡海外沒能回到台灣的人。
這當然有種諷刺的味道──被當權者認定為對國家有害的分子,結果成為對國家的助力。也因如此,我們不難發現,這表示當權者認定的「國家」並不是這些黑名單分子認定的「國家」──前者認定的「國家」其實指的是某能讓當權者剝削、利用、操控、命令的群體,後者則不然。
事實上,我們能在從威權進入民主的這些年月當中找出非常多這類諷刺但又動人的例子。
例如有個1930年出生在清水的孩子,長大之後高中畢業進入鎮公所工作,有天莫名被憲兵抓走拷打審問(包括電擊),後來才搞清楚原因是他高中時參加過讀書會。他被在幾個看守所之間移來移去,最後被關到綠島,進行肉體勞務、接受思想改造,最後在高層面前宣誓脫離中國共產黨才被釋放──見鬼的是他不但從沒加入過中國共產黨,甚至還有中國國民黨的黨籍。
這麼算算他在牢裡待了十年。後來雖然考進師專,但因有前科所以不能當老師;他改唸法文夜間部,同時在廣告公司找到工作,後來和朋友一起創業,做了台灣六零年代相當有名的青少年刊物《王子》雜誌。當時紅葉少棒隊缺乏比參賽經費,他用公司名義出資贊助,結果讓公司財務大受影響──紅葉少棒隊可是當年讓台灣在國際體壇揚眉吐氣、全台人民拚著不睡覺也要看轉播在電視機前面為他們加油的「台灣之光」,結果贊助的少棒隊的是誰呢?是當時含冤被政府關了十年、沒得到什麼補償,還自己為生活打拚的一介平民。
雖是際遇很難稱為「幸運」的一介平民,但善良與堅持讓他的人生顯出不凡。他是仍然健在、以自己早年遭遇進行人權教育的蔡焜霖。
以漫畫記錄台灣、擴及東南亞諸國的慢工出版,並沒有遺漏蔡焜霖的故事。「來自清水的孩子」套書,帶我們行過屬於蔡焜霖、也屬於台灣衝撞年代的人生。
▶▶看看【有黑暗,但仍舊有光亮;歷經磨難,卻始終充滿力量……】
▶▶看看最新上架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