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週E書】平平都是科技大亨,這人就是特別欠罵
文/犁客
同樣都是因為發展科技而成為產業領導、跨國鉅富、慈善閱讀推廣者或者開創新時代神級革命偶像的幾個人物,在大眾眼中的形象當然有袌有貶──就算不提大家可能本來就看有錢人不大順眼,他們的商業手段有些爭議之處是明擺著的事實,你不會覺得老老實實賣軟體或者一直提供免費網站服務給你使用就會讓他們變得富可敵國吧?
不過在這些人當中,被提及時明顯貶大於袌、甚至就算不被貶也多少會被酸幾句的、極少出現什麼正面表述的,好像就是臉書的祖克柏了。
臉書目前的用戶數大約有30億人──全世界人口接近80億,所以臉書用戶數聽起來很嚇人,不過大家都明白一來不是人人都有臉書帳號,二來很可能一人有好幾個臉書帳號,更別提有很多「不是人」的帳號充斥其中。
說到那些「不是人」的帳號,可能就是臉書最大的問題之一:這些殭屍帳號受控於某些勢力,用以引領討論方向、攻擊特定人物,而這些動作會誤導演算法,將影響範圍輻射出去,導致更誇張的效果。
假新聞、選舉操弄、內容農場大行其道、助長分裂與歧視⋯⋯一大堆與臉書有關,或者在臉書上作用最劇烈的亂象,和這些非人帳號有密切關聯;而臉書造成的回音室效果、網紅效應,使得使用者一味追求虛妄的數位形象與回饋,在現實生活裡反倒陷入憂鬱不安,以及臉書為了營運而投放的廣告讓人發現自己在網路上的一舉一動幾乎都已被監控。
上述這些例子,全是我們在罵在酸祖克柏的時候會想到的事。這些都是事實。但我們也不該忘記一件事:臉書有許多機制在設計的原初,為的其實是溝通而不是加深歧見、為的是避免干擾而不是讓廣告像詐騙電話一樣越來越多。(對了,別提臉書上也有看似銷售實為詐驗的單頁廣告)
那麼,到底臉書為什麼會一面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社群平台,一面讓祖克柏成為全世界最看不順眼的科技巨頭?中間一定出了什麼事吧?
《連線》雜誌的特約編輯史蒂芬.李維獲得難得的採訪權限,前後親訪祖克柏九次、花了三年時間貼身研究臉書、採訪臉書高層及數百名工作人員之後撰寫的《後臉書時代》,能夠提供一些答案。
而明瞭這些答案的重點不在了解臉書(除非你買了臉書的股票),也不在替祖克柏抱不平(你讀了只會覺得他真的很欠罵),而在了解社會與人際關係因臉書發生的變化,進而決定,你該怎麼看待臉書上的資訊,以及在臉書上展現怎樣的自己。
▶▶看看【了解FB的關鍵讀物!《後臉書時代》揭露早期決策之隱憂,領先分析元宇宙企圖】
▶▶看看最新上架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