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舉手】輕鬆懂咖啡──讀《沒有咖啡活不下去!》
Photo Credit: Unsplash

【讀者舉手】輕鬆懂咖啡──讀《沒有咖啡活不下去!》

文/翁玉玲

用分享文的方式書寫《沒有咖啡活不下去!美國紅回日本的咖啡名家,最可愛的咖啡入門》,讓人感到親切且有趣,對於咖啡一竅不通的人來說,這本書非常淺顯易懂,有趣的文字配上可愛的解說圖片,各種咖啡的苦味、甜味、濃度一目了然。

以咖啡為題 分享各種有趣嘗試

就像是有個懂咖啡的人坐在一旁開始跟自己聊天那般的輕鬆感,是讓人喜愛上這本書的原因,無論是不是喝咖啡的愛好者,都可以藉由各種角度懂一點跟咖啡有關的資訊,若因此激發更大的動力去探索和了解,也是不錯的開始。

一般大眾比較熟悉的是咖啡品牌,但其實咖啡的品種主要分為兩大類:阿拉比卡種和羅布斯塔種。若更進一步觀察會發現它們得生長在「咖啡帶」上,才可以頭好壯壯地生產出品質好的咖啡豆,再根據不同豆子選擇適當的烘培方式,才不會弄壞了風味。

作者還提出一種很有意思的區別法,以每個人偏愛的咖啡去推敲他們可能喜歡的葡萄酒或精釀啤酒的口味,同時作者也以她個人的經驗解說認識咖啡後的趣聞,像是嘗過咖啡果皮茶和咖啡口味的啤酒,每個小故事都讓人看了不禁莞爾一笑。

下半部的加深學習 滿足求知欲

經過前兩章的基礎概念後,後半部開始走訪世界各國咖啡豆,熟悉它們的特色和各國選豆的技術,前陣子曾風靡一時的手動磨豆,其實只是比電動來得費力而已,但,當喝咖啡一事已演變成一種文化時,人們就會開始追求所謂的時尚感。

經由更多資料的呈現,可以更清楚辨識咖啡和相關產品,保障日常關於飲食上的安全,所以,就算是比較熟悉咖啡的人看也不會覺得無聊,書中附有延伸考證的網路連結,排版和配色上也很用心,即使是加入了大量圖文也不會讓人眼光撩亂。書中還介紹了像是咖啡脂(crema)、濾紙的發明、美式咖啡的由來、深培和淺培之爭、讓咖啡更好喝的秘訣、各種萃取法,此外,不能免俗地,這本書也提到了一向討論度頗高的拉花技巧,以及各國因咖啡而知名的景點。

充滿人情味的閱讀感

書中觀念正確,作者認為味道、生產者、製法都是要講究品質的,器具上的挑選、時間和溫度的控制也考驗著專業度,她特別呼籲民眾應支持合法供應商,並注重環境保育、公平貿易等議題,讓咖啡市場合理化、商品精緻化。為求內容充實且更具說服力,還請來專家提供咖啡配方和搭配飲食上的建議,也提到了1960年代至2000年的三波咖啡文化,是如何使得咖啡文化逐漸產生不一樣的變化,從而發展出客製化的商品,甚至可以造福人群,像是為咖啡因過敏的人研發出無咖啡因的咖啡。

適當地加入一些與好友討論的心得和專訪記錄,增加內容的變化性、紙上互動的親切感。對咖啡知識知道得愈多,在作者眼中,世界也變得更為有趣,對於咖啡的喜愛也與作者的旅行嗜好相輔相成,她造訪過許多國家的咖啡店,去過西雅圖、墨爾本、芬蘭、巴西等國,在增廣見聞之餘,也印證所學,讓學習更有動力。

想以咖啡為話題打開話匣子,讓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自然,這本書會是一本很合適的入門書,由於是日本女生所寫的書,《沒有咖啡活不下去!》也提到一些日本咖啡市場上的現況,讀來還有點日本旅遊或美食導覽的功能,綜合多元化的陳述,牢牢地吸引眾人的目光,輕輕鬆鬆就能懂點咖啡,點綴生活的樂趣。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喝咖啡:

  1. 有「日人最愛咖啡店」之稱,六曜社堅持讓客人保有餘裕
  2. 用滾水沖泡的咖啡會比較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