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迴避「陰影人格」,我不喜歡你,一如我不喜歡我自己
文/叢非從
「陰影」是心理學家榮格提出的一個概念,意為我們所不能接納的自己、不喜歡的自己。與之對應的陽光人格,就是我們所喜歡的那個自己。
實際上,人是豐富而全面的,每個完整的人都擁有「陰影」與「陽光」的兩面特質。我們每個人都既是善良的,又是邪惡的;既是無私的,又是自私的;既是上進的,又是墮落的;既是勇敢的,又是膽怯的。只是在不同的事、不同的人面前,人會表現出不同的性格。然而,不是身上的每個特質我們都喜歡,我們既不想讓別人看到自己的陰影,也不想讓自己看到自己的陰影,這時人就有了自我要求。
當一個人要求自己對別人必須熱情時,他就能感覺到自己不是一個冷漠的人;當他要求自己不能給別人添麻煩時,他就感覺自己不是一個自私的人;當他要求自己不輕易否定別人時,他就感覺自己不是一個愛抱怨的人。因此,自我要求的意思就是:
- 我不接納ˍˍˍˍˍˍˍˍ的我!
- 我不喜歡ˍˍˍˍˍˍˍˍ的我!
- 我這麼努力要求自己,就是為了不讓自己看起來ˍˍˍˍˍˍˍˍ。
比起真實的自己,我更愛理想的自己。這部分投射出去,也會變成對別人的憤怒:「我不喜歡真實的你!不接納真實的你!比起真實的你,我更愛理想中的你!」所以,我不喜歡這樣的你,是因為我不喜歡這樣的自己啊。
我們想維持的陽光人格,也是我們自己為自己設定的形象。
明星們都有自己的形象設定:好男人、女王、小甜甜、個性派。他們會根據自己的特點,包裝自己,形成一種形象,並進行宣傳。然而,當明星做出與設定不符的行為時,形象就會破滅,粉絲唏噓不已,不再支持。由此可見,明星維持自己的形象,還是很小心的。
同樣地,我們在努力自我要求維持是個好人形象時,也是很辛苦的。但即使如此,人也不能輕易放棄,畢竟「累死事小,形象事大」啊。
除了苦苦支撐、不停地自我要求外,還能怎麼辦?聰明的潛意識總有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那就是:利用憤怒。
敏感是「阻止別人說出來我很差」
憤怒的好處之一,就是阻止別人指出我身上的陰影。當我對別人的評價很敏感時,當別人說我這個人是什麼樣子時,我就要竭力反駁和解釋,好讓他閉嘴,不要去說我是這樣的人。
有位同學說:「我自己帶兩個小孩,有時候就是很難準時出門。老公也不幫忙,抱著手在旁邊看著,還指責我慢。一開始我還解釋,後來我們就吵起來了。直到我發飆,他才會閉嘴。」
「慢」就是這位同學的陰影人格。丈夫指出來她「慢」,她就要用「因為我要帶兩個孩子」來極力地解釋,好讓先生閉嘴,去排斥自己身上慢的部分。對她來說,是不能接受自己慢的。
如果她能接受自己的陰影人格,會是什麼樣子呢?她就會說:「是啊,我就是很慢啊。」丈夫說她慢,她大大方方地承認就好了。慢不可恥,慢是辛苦帶孩子的母親專屬的權利。你的慢的確有原因,但如果你覺得慢是件好事,即使別人覺得這很糟糕,你也不會生氣了。即使你覺得對方是錯的,你知道自己並不是慢的人,他說他的,又有什麼關係呢?你為什麼如此排斥他這麼說你?
你要成為我的工具,來幫助我
對別人憤怒,還可以強迫別人,讓他跟我做一樣的事。這樣我既不用面對糟糕的自己,也不用累著自己。
比如說,一位媽媽已經沒有多餘的精力再管孩子;可是不管孩子,她又認為自己是個不負責任的壞媽媽,會覺得自己的角色形象破滅了。她應該怎麼辦?
在這裡,有兩個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 對孩子憤怒。讓孩子自覺地管好自己,這樣你就還是那個能管好孩子的好媽媽,也不用自己累著。
- 對先生憤怒。讓老公去管好孩子,這樣也不用面對自己是個不管孩子的壞媽媽,也不用操心累著自己了。
讓他們去做我想做的事,我就可以省力地維持住自己的形象。
有位同學說:「我父親住院,晚上我得在醫院陪。交代老公要帶好孩子,結果老公把孩子接回家,就不管了,自己出去吃飯應酬。這讓我很憤怒,我覺得他特別自私、特別不負責任。」
對這位同學來說,晚上如果不去醫院陪病,自己就違反了門規,成了一個自私和不負責任的人。如果讓孩子自己在家,家長就也是自私、不負責的人。那麼,這個矛盾該怎麼解決呢?
她眉頭一皺,計從心來,她的潛意識告訴她:「如果老公不自私,他就會去管孩子;如果他去管孩子,孩子就有人管了。如此,我就不用親自去管,就有時間安心去陪父親;同時,我也不必面對孩子沒人管的內疚了。」但丈夫不是「無私門」和「責任派」的呀,他完全能夠接受孩子一個人在家,自己不負責任、自私地去喝酒,因為他不需要遵守這個門規。那麼沒關係,你可以對他憤怒:「跪下!趕緊拜師入門!我派第一條門規就是:人是不能自私的!你聽見沒有!」
因此,憤怒的本質也是在說:「我一個人維護形象,很累的。我已經沒有能力去做了,但我還必須去做。所以你必須遵照我的要求,去做跟我一樣的事,這樣你就是在替我分擔,我一個人就沒那麼累了。」
憤怒在說:「快幫我!把結果做好,快來顧好我的形象!」
透過我對你的憤怒,我會給你一種壓力,強迫你去做我想要做的事。這時你就可以成為我的一部分,成為我的手臂、我的工具,代替我去做我想做的事,實現我的願望。
憤怒,其實就是把對方當成了工具。眼前的人,即使是你的親人,也會成為你維護形象的工具。畢竟,天大地大,形象最大。在形象面前,就算你是我的伴侶、孩子或父母,那也不算什麼。
※ 本文摘自《願你擁有憤怒的自由》,原篇名為〈為了迴避「陰影人格」 我不喜歡你,正如我不喜歡我自己〉,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