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unsplash

公開、透明是矽谷最鼓勵的字眼,但從未被用在裁員上

文/鱸魚

三十年來,我至少看過二十次大大小小的裁員,自己也親身經歷過,辦公室前後左右的人也大多被裁過。裁員受傷最深的不是失去工作,而是那種被欺騙的感覺。也許前一天老闆還和你勾肩搭背,誇獎你的表現有多優異。第二天就被叫到小房間,要你留下筆電和識別證,在合約上簽字,用遣散費收買你控告公司的權利。

小房間就像臨時法庭,裡面除了主管還有人資代表。面對立即的生存壓力,那張紙我還沒聽過有人不簽的。如果給得少,那也順便暗示了你就只值這價錢。失去工作失去的不只是收入,最糟的是失去健保。如果全家就靠這一份保險,自費購買的代價是每個月美金兩千多塊。飯可以省著吃,錢可以省著用,但總不忍看著家人不能生病。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部門六十幾個人統統放下手邊工作,被叫到大型會議室集合。主管開頭第一句話就是:「今天這房間裡有六十%的人將失去工作,叫到名字的可以回座繼續工作。」這份宣告反映了矽谷從不浪費時間客套的冷酷。

當時已進入網路泡沫化,失去工作就是美國夢的結束,還沒拿到綠卡的也許要被迫離境。名字一個一個念出來的時候,我看著每一張焦慮的臉孔,聽著除了宣布名字之外的一片死寂──六十多人擠在一起,竟然連呼吸聲都聽不到。

然後我聽到我的名字。當著這麼多的不幸我撿了幸運,卻覺得有點罪惡。回到座位上,我漫無目的胡亂工作著,也開始恐懼未來。這只是個開始。少了那份薪水,背著那麼沉重的房貸和生活費,我能熬多久?

下一個畫面我永遠記得,鄰座前一晚才工作到凌晨的印度同事哭著從會議室走出來,拿了背包就走人,我們連道別的機會都沒有。我從來沒看過一個大男人在職場上哭泣,但我知道他哭是因為被欺騙,而不是丟工作。

那次只是第一波,到了第三波,我也被裁了。這就是矽谷,這就是人生勝利組。

分手時,我們竟然都像罪犯

以前都是桌上型電腦,出了小房間,旁邊可能還跟著警衛,監視你打包,手不可以再碰鍵盤,最後再護送你走出那道再也進不來的門。有些人還沒回到座位之前,帳號就已經凍結了。那時候你才發現,原來過去多年人與人之間的互信,竟然可以那麼輕易就一筆勾銷。捧著紙箱走出那道要刷識別證才進得來的門時,你將了解自己已經完全沒有市場價值,丟的不是工作,而是尊嚴。

矽谷的文化就是這樣。需要你和不需要你之間,只是一天之隔;誇獎你和把你當賊防之間,只隔著一道門。與其說這是公事公辦的專業,不如說是殺雞儆猴的手段。當一個人紅著眼眶從小房間走出來的時候,公司也順便告訴所有人,你們都可能是下一個,提醒你天下沒有白拿的高薪。一旦沒有市場價值,就可能得像罪犯般離開。

在這種職場文化混久了,你會把高薪和獎勵看得很淡。如果他們真心看重你,那是因為你還有市場價值;如果他們是客套,你也不必一頭熱地回報,一切不過都是逢場戲。這個臉,有可能明天就翻。

不過,矽谷的坦率卻也可能在最黑暗的時刻帶來令人感動的真。

史上最感人的革職信

COVID-19 疫情初期,矽谷首當其衝的企業紛紛開始大裁員,包括 Airbnb、Uber、Lyft、Yelp,短短兩個月,光是舊金山的科技公司就砍了一萬多人。然而,Airbnb 近兩千人的裁員卻讓我們學到了一門不一樣的功課──鐵面無私、公事公辦的背後,是不是也可以多點人性?革職是不是也能是一場感恩的道別?

Airbnb 總裁 Brian Chesky 在親筆寫給公司被裁員工的信中,說了一些矽谷 CEO 從不會說的話。這封看完會讓人動容落淚的信與其說是革職信,不如說是一封感謝的道別信。

坊間有人批評這封革職信不過是一招公關手腕,我倒覺得不必這麼小心眼,因為看完信的確會感動,我們不能對一個讓你感動的人說那是做戲。我寧可被一封虛假的公關信欺騙,也不願冒險糟蹋這麼一份真誠。

這封信以直接和坦白開場,先述說疫情爆發後他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以及自己如何企圖挽救公司的經過。他述說著內心的故事,而不是發布新聞稿。

面對這樣的危機,他說絕對的坦白是唯一選擇,完全公開化了裁員的原因與決策過程。公開與透明是矽谷最鼓勵的文化,只是從來沒人用在裁員上。天底下幾乎所有的裁員過程都是完全的黑箱作業,甚至裁員這字眼都是禁忌──官方用語是「改組」。

信件前半段除了提供完全透明的決策過程與後續發展,也提到將來打算如何重建公司,但真正的精髓在最後幾段,那是歷史上從來不曾有任何一位 CEO 觸碰的「情感上的坦白」。

Brian Chesky 分段闡述了這些情感,對公司、對留下來的員工,以及對必須離開的員工。

他說在這歷史上最黑暗的時刻,他的員工卻讓他看到了最優秀、最善良的一面,也讓他受到最深刻的啟發,就憑著對所有員工的信念,他相信風平浪靜之後,Airbnb 一定會再站起來。他把公司未來如果能夠東山再起的價值,完全歸功於所有的員工。

「I know that Airbnb will rise to the occasion. I believe this because I believe in you.」

「because I believe in you」這麼一句簡單到完全沒有修飾過的小學生層級英文,卻完全道出了真實的情感,讓那些離去的人帶著價值感走出去。二十個月後的今天,Airbnb 也的確東山再起,成為市值一千一百億美元的公司。

Brian Chesky 說,Airbnb 的核心價值不是旅遊,是人,而人的核心在歸屬感,這個核心價值從來沒有離開過,而且會永遠留下來。

然後他告訴有幸留下來的人,不要忘記那些為了公司生存而必須離開的員工,以及他們過去所付出的貢獻。他們的貢獻會與公司永續長存,他們都曾經參與編寫 Airbnb 的故事,而且永遠都屬於這個故事的一部分。

最後,針對所有被革職的員工,他說他要誠摯地向他們道歉,要他們不要自責,因為他們都沒有錯。

「I am truly sorry. Please know this is not your fault.」

這麼小小的一句話,卻是這麼深厚的一份離別禮物──他要他們知道自己並沒有失去市場價值,也不是因為自己表現不佳。這和傳統被革職員工走出公司大門時的心情完全不同。

Brian Chesky 把革職形容成被迫和自己深愛的工作團隊分離。他說 Airbnb 出來的都是最優秀的人才,這些人將來不管進了哪一家公司都會是那家公司的福氣,把臨別的尊嚴完整地交給了所有離職員工。

最後,他發自內心地感謝員工們無私奉獻自己的才華,幫助他打造了 Airbnb 這個品牌。他也知道離職後需要筆電找工作,而蘋果筆電並不便宜,對於丟了工作的人是很大的負擔,所以他決定讓所有離職員工把電腦帶走。

※ 本文摘自《異類矽谷》,原篇名為〈矽谷人不是人生勝利組〉,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