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雜誌被禁上百次,他「被抓、被殺都不怕,就是一路奮戰到底」
文/廖為民
朋友口中的 Nylon(鄭南榕),在國民黨的分類是「福建省林森縣」的外省人第二代,但是他自稱是「福州台灣人」。在他首次求職的履歷表上寫著:「我出生在二二八事件那一年,那事件帶給我終生的困擾。因為我是個混血兒,父親是日據時代來台的福州人,母親是基隆人,二二八事件後,我們是在鄰居的保護下,才在台灣人對外省人的報復浪潮裡,免於受害。」二二八事件和他後來強烈主張台灣獨立,並不惜以身相殉有著連帶關係。
Nylon 於 1947 年 9 月 12 日在台北出生,在宜蘭長大,建中畢業後考上成大工程科學系,發現自己對哲學、思想性探索的興趣,翌年重新考入輔仁大學哲學系,因而認識學妹葉菊蘭,後並結為一生的伴侶。
1968 年,Nylon 插班考上台大哲學系,並定期拜訪已遭國民黨禁止教書且嚴密監視的殷海光教授,直到有一天,殷海光吩咐他:「不要再來了,這樣對你不好,你要好好把握自己。」這才結束了這段緣分。1971 年,他因為拒絕修「國父思想」這門課,而放棄畢業證書。離開台大時,他自覺是煥然一新的人,他回憶道:「我完全告別童騃的無知,我強烈感受到台灣不公不義的現象,也明確下定了本土化思想的決心﹗」
預官退伍後,他和相戀多年的葉菊蘭結婚,開始進入民間企業界工作,幹過外銷業務、進口保健食品、經銷文具及書刊,因為「沒有錢、沒經驗」,所以沒成功。1980 年底,為參選國大代表的周清玉助選。嗣後至 1984 年初,他以自由作家身分,為《政治家》半月刊、《深耕》雜誌寫稿,更聘請洪貴參律師擔任法律顧問。
Nylon 於 1984 年初籌辦《自由時代》系列週刊創辦事宜,在現實面上:一、找朋友當「人頭發行人」,作為停刊的備胎。二、四處借錢,籌募創刊資金。三、標會、借錢買房子,免得被侵犯。四、力邀李敖出任雜誌社總監,為週刊奠定良好基礎。在心理面上則是:「被抓、被殺都不怕,總之,就是一路奮戰到底。」同年 3 月 12 日,《自由時代》週刊創刊,創辦人鄭南榕,發行人林世煜,總監李敖,社長陳水扁。Nylon 向「爭取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目標開始出發。
《先鋒時代》發行人胡慧玲(林世煜夫人)曾念過他說:「他媽的,鄭南榕,我這張台大歷史系的畢業證書,唯一的用途,就是當你的發行人﹗」而聽此言的鄭南榕則是開心大笑,眼睛亮亮的,帶著「這是給你光榮」的意味。胡慧玲也承認這是她生命裡的光榮印記,也是屬於台大歷史系的光榮印記。
鄭南榕是一位「行動思想家」,信仰自由主義,堅持個人的尊嚴,生命價值的追求。《自由時代》週刊不僅對抗國民黨的言論箝制,揭發蔣氏父子與國民黨的政治黑幕;在 1986 年初開始出版「自由時代系列叢書」由謝聰敏的《談景美軍法看守所》、王育德的《苦悶的台灣》、史明的《台灣人四百年史》等三十多種的查禁書籍。
1986 年,Nylon 推動「五一九綠色行動」,帶領群眾在龍山寺集會,抗議戒嚴三十七週年;1987 年 2 月 4 日,甫因「違反選罷法」未審先關近八個月牢獄的鄭南榕,剛出獄即邀集陳永興、李勝雄等人,組織「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要求國民黨當局公布二二八歷史真相、平反冤屈、訂定二二八為和平日。四十年來,「二二八事件」首次得以正式公開攤在陽光下,使生者得到安慰,死者得以祭弔。
1987 年 4 月 18 日晚上,在台北市金華國中舉行的「反對國安法示威說明會」上,他當著上萬群眾面前說:「我是鄭南榕,我主張台灣獨立!」開啟了「台獨運動」在島國上的新頁。他也在《自由時代》系列週刊第 169 期「時代觀點」專欄以〈我主張台灣獨立〉為文,強烈反對「戒嚴」,並堅信:人民有充分表達政治態度與主張的自由。所以,「基於對台灣未來福祉的深切關懷,我主張台灣應該獨立。」
同年五月十九日,他在孫文紀念館舉辦「五一九示威」,要求「解嚴」及抗議〈國家安全法〉的制定。九月,他籌劃「蔡有全、許曹德台獨案」聲援活動在全國熱烈展開。
1988 年 11 月 16 日,他和「台灣政治受難者聯誼總會」共推「新國家運動」全國四十天大行軍。12 月 10 日在《自由時代》週刊第 254 期刊登許世楷博士的〈台灣共和國新憲法草案〉;1989 年 1 月 21 日,收到高檢處「涉嫌叛亂」傳票,弟弟肇基問他對官司有何打算,Nylon 以「Over my dead body」作為回應。1 月 27 日,他公開宣布「國民黨抓不到我的人,只能抓到我的身體」,開始在雜誌社部署防禦工事,展開他生命中最後七十一天(至 4 月 7 日侯友宜領軍上門抓捕)的「自囚」生涯。
胡慧玲在〈鄭南榕的故事〉說;「我唯一可以確信的是,一九八九年四月七日上午九點,當警察前來強行拘提時,他迅速走入總編輯室,反鎖房門,全身澆滿汽油,點燃打火機的那一剎那,鄭南榕的心情,必然是充滿平安和喜樂的。」
鄭南榕的《自由時代》系列週刊,從 1984 年 3 月 12 日創刊號到 1989 年 11 月 11 日發行第 302 期後,因不堪財務損失而自動停刊,共有五年八個月。不僅發行 302 期週刊,還發行 1986 年「桃園機場事件」、1988 年「五二○事件」等多期號外,同時也出版三十多種書籍;最讓國民黨頭痛的是:他在每期雜誌封底「爭取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1986年「五一九綠色行動」、1987 年「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1988 年「新國家運動」、在演講會中公開「主張台灣獨立」,以及用自焚堅持他的「言論自由」與「台灣獨立」信念。
五年八個月的雜誌出刊期間,從上列資料中,你可發現,光遭國民黨「停刊一年」的次數有四十四次,查禁期刊近兩百次,動用發行人次數高達四十八人次,發行人共有二十二人之多。我們要特別感謝這些發行人,他們在那風聲鶴唳的年代,有著「提頭來見」的勇氣,讓鄭南榕得以揮灑他的理念與追求,對祖國台灣的民主、自由做出莫大的貢獻。
鄭南榕出版的書籍
自由時代系列叢書
台灣文史叢刊
這三十二種叢書中,在解嚴之後,仍然有出版社繼續出版流通的有:
謝聰敏《談景美軍法看守所》,九○年後由前衛出版社再版,迄今已多次再版。
王育德《苦悶的台灣》,自立晚報出版部在 1993 年曾出版一次,前衛出版社在 2000 年前後出版《王育德全集》一套十五冊。
鍾謙順《煉獄餘生錄》,由前衛出版於九○年後再版。
陳隆志《台灣獨立的展望》,由自然主義出版再版,後由陳隆志基金會收回自行出版。
林濁水《賤民?福爾摩沙人的悲歌》,由前衛出版蒐羅在「林濁水文集」中,改以原名《瓦解的帝國》出版。
鍾逸人《辛酸六十年》,九○年代時鍾老寫出第二冊,先以《辛酸六十年》上下兩冊出版上市;鍾老於2000年後寫出第三冊,再改書名為《狂風暴雨一小舟》、《煉獄風雲錄》、《火的刻痕》出版。
謝里法《重塑台灣的心靈》,在九○年代後由前衛出版增訂改名為《台灣心靈探索》出版上市。
許曹德《許曹德回憶錄》,由前衛出版於九○年代後再版上市,許先生於前幾年完成第二冊,改以《許曹德回憶錄》上下兩冊再版,許先生不幸於前些年病逝,要多謝他為台灣「戒嚴時期」的苦難留下他寶貴的證言。
黃昭堂《台灣總督府》,由前衛出版接手再版,迄今已再版、改版多次,仍是台灣人瞭解日本治理台灣的重要參考資料,昭堂主席雖已逝世多年,他為台灣付出的努力,台灣人不應該忘記,多謝昭堂主席﹗
盧修一《日據時代台灣共產黨史》,由前衛出版於九○年代後再版上市,他在蘇貞昌台北縣長選戰中的「驚天一跪」,使得蘇貞昌贏得縣長寶座,這種「為公無私」的精神,充分展示台灣人的「俠義」,至今仍讓人感念不已。
鄭南榕在當時出版《台灣人四百年史》的幕後故事,在 2009 年《好國好民──鄭南榕逝世二十週年紀念特刊》中,蔡易達(週刊譯者,東京大學文學博士,現執教於日本帝京大學)才在〈遺忘〉一文透露出來:
記得他(指鄭南榕)曾問我有沒有史明先生的《台灣人四百年史》,他想看一看。當我把辛苦借來的書交給他時,他笑著說,我們來出版吧。 幾天後,我拿回來的是被分了屍的一堆書頁。在來不及向他抗議、更找不出理由向原書的主人解釋時,那本在當時光是持有影印本就會被迫辭去教職的鉅著,就從選舉場的攤販開始,在台灣各地不斷地繁殖再繁殖。更多人可以把那本厚書帶回家,真心接受左派台灣史觀的洗禮也好,當成書架上的擺飾也罷。 這不過是 Nylon 過人的行動力所點燃的火種之一。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被那本書啟蒙。但是我卻知道前國史館長張炎憲恩師,至今還弄不清楚他那本冒著多少危險從海外帶回來的書究竟流落何方。
史明先生潛回台灣定居後,花費大把精神與體力辛苦整理成三大冊,由史明基金會出版上市。
※ 本文摘自《國民黨禁書始末》,原篇名為〈鄭南榕的禁書〉,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