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師口中的「SPAM」,半世紀前因喜劇一砲而紅
文/馬克・福賽斯;譯/廖亭雲
1937 年,美國市場上出現一種新產品,主要用豬肉和馬鈴薯澱粉製成,因為是喬治.荷美爾公司(Geo A. Hormel & Co)推出的食品,所以原本叫做 Hormel Spiced Ham(荷美爾香料火腿),不過,荷美爾公司的某位副理有個兄弟是演員,這位兄弟想必比較擅長用字遣詞,他建議這款產品的名稱應該要從 Spiced Ham(香料火腿)縮短成 SPAM。另一種說法則指出,SPAM 可能是 Shoulder of Pork And Ham(豬肩肉與火腿)的縮寫。不論哪一種說法才對,荷美爾食品公司一直到現在都堅持,這種產品的名稱要用大寫英文字母拼寫:SPAM,不是 spam。
讓 SPAM 一舉成名的人是希特勒,第二次世界大戰導致英國食物短缺,鮮肉配給量也因此緊縮,所以英國人只好改吃罐頭肉,因為這種食品的配給量比較寬鬆。愛打仗的英國人改吃的罐頭肉就是 SPAM,於是有大批大批的罐頭從美國海運過來。戰爭結束後,SPAM 仍然是英國飲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在廉價簡餐店裡更是如此,這時候就要談到蒙提.派森劇團(Monty Python)了。
1970年,蒙提.派森劇團製作了一齣叫做 SPAM 的短劇,內容是兩個人淪落到英國某處一家骯髒的簡餐店,店裡幾乎每一道菜都有 SPAM。過了一陣子,一群剛好也在店裡的維京人開始唱起歌來,整首歌的歌詞就只有一個詞:
SPAM
SPAM
SPAM
SPAM
SPAM
SPAM
SPAM
就這樣一直重複,沒完沒了、永無止境。
因為某種不明原因,蒙提.派森劇團相當受電腦程式設計師歡迎,甚至有一種程式語言就叫做 Python,是以蒙提.派森劇團命名。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談到 Multi-User Dungeons(多人城堡遊戲),或簡稱 MUD(泥巴)。
這個英文詞字面上的意思是「多用戶地牢」,可能會讓你誤以為是指紅燈區的奇怪地下室房間,但 MUD 其實是 1980 年代流行的早期網路遊戲形式。
頭腦很好的電腦高手會用 MUD 來向彼此展示自己寫的程式,但在這些程式之中,最流行的是個非常簡單的惡作劇。
惡作劇程式的第一列指令是在電腦打出 SPAM 這個詞,第二列指令是回到第一列指令,結果就是一整個螢幕都會顯示蒙提.派森劇團的 SPAM 歌詞,這個程式會永無止境地往下捲動你的電腦畫面並繼續打字,而且你沒辦法讓程式停下來。
到了 1990 年,SPAM 變成程式設計師的行話,用來指稱網路上任何不討人喜歡的東西。1990 年代初期,蒙提.派森劇團惡作劇仍然在「使用者網路」(Usenet)1 流行,於是 spam 一詞更廣為流傳。這也是為什麼當自稱是奈及利亞王子而且有滿手壯陽藥和小甜甜布蘭妮豔照的人不停寄電子郵件給你,這些垃圾郵件會叫做 spam,或者更精確一點應該要寫成 SPAM,因為可別忘了,SPAM 是有專利的名稱,就像heroin(海洛因)一樣。
註釋
1使用者網路(Usenet)是分散式的系統,由不同的討論區組成,在其中發表的言論會傳送至數十萬部電腦,但在使用者網路上的電腦大約只有一半是有連線到網際網路。
※ 本文摘自《詞源》,原篇名為〈一定要大寫的SPAM〉,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