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用手機讀不了書都是騙人的!」——專訪六月店長LINE台灣董事長暨執行長陳立人
文/愛麗絲
「說用手機讀不了書都是騙人的!」LINE 台灣董事長暨執行長陳立人笑著說,繁忙日程裡,他習慣每日早起運動,白天通常被會議佔滿,晚上則復盤當日要事、回信,剩下的時間裡,他或者追劇、或者與太太分享日常,而日升月落,他總能在生活裡把握零碎片刻閱讀。
用閱讀有效暖身
電子書之於他如福音,讓陳立人不必老把書揣在包包裡,能用手機、iPad 隨時閱讀,「閱讀時間是被壓縮得挺零碎,但不至於毫無時間。」因應工作需求,陳立人隨時能自書裡汲取養分,每當投身全新領域,他習慣以閱讀暖身,「找到相關領域的電子書,一有時間就能讀,是進入新領域前最有效的暖身辦法。」
從童年在東方出版社席地而坐、寒暑假於重慶南路書街流連忘返,到如今多元精彩的職場歷練裡,陳立人的閱讀習慣總常伴左右。「閱讀是生活、職涯很重要的養分來源與方向指引,閱讀累積的成果,在面對人生岔路的重要決定時,總會發揮作用。」
披荊斬棘,擁抱創新
細數職涯經歷,陳立人曾負責統籌、營運電子書商城,也曾推動台灣數位出版聯盟,走在數位出版的浪尖上。
「Kindle 推出時我在遠傳,負責所有網路應用、內容服務,」當時,陳立人察覺電子書是值得發展的潛力市場,一路拜訪台灣電子紙面板廠商、各地出版社前輩,好不容易才讓電子書服務上線。「當時出版社免不了有許多執念與擔心,他們無法預期這對原有的商業模式會帶來什麼改變。」陳立人坦言,當時不少出版社畏懼電子書破壞傳統出版生態,「想法上的確是有不少衝突,是很辛苦的。」
或許走在前頭的人,總是比較孤獨,沿途披荊斬棘,但陳立人樂觀以待,「好比四季高低氣壓形成風向變化,產業發展隨時間總會有變化的。」他也從不畫地自限,接手 LINE 台灣後,推陳出新許多接地氣的在地服務。
「我接手時 LINE 在台灣已經是很成功的服務了,我只是 carry 這個光榮,試圖持續推進,」陳立人謙稱似乎立基於巨人肩膀,在 2,100 萬用戶數之上,他試著「讓使用者的能量幫助各行各業」,LINE 樂於與不同業種合作,也和許多內容產製有所連結。
「使用者是核心,我們如何持續滿足用戶期待?我們得不斷翻轉自己啊。」即時通訊軟體不斷變革,面對瞬息萬變,陳立人顯得溫和而堅定,「用戶一直在改變,我們也必須對世界變化保持敏銳感知。」
無所畏懼,所以浩瀚無垠
陳立人擁抱創新,每回轉換職場跑道往往令人驚艷。熱愛閱讀的他,若親自經營一間書店,所呈現的樣貌也令人耳目一新,「也許是一間文學小說店,打造專屬於小說的世界。」陳立人腦海裡想像的,是一幢主題書店,選書即分眾,除了精選小說,他不忘納入口碑行銷,「我會將許多人對這些小說的想法、推薦等內容和書陳列在一起。」若扮演書店店長,陳立人顯然也能勝任角色,開拓出屬於自己的道路。
那麼,如果不當 LINE 台灣的總舵手,可能會做什麼?陳立人坦言實在還想不到,「就像我閱讀領域般廣泛,我幾乎什麼都想試試看,什麼都有可能啊。」在陳立人的人生裡,從來不是仔細思量、繪妥心中藍圖後才出手,而是樂意涉足未知領域,「如果有一天離開現在的崗位,或許那時才會看到當下的新機會,而我相信自己也會勇敢地跳進去。」無所畏懼,讓陳立人的藍天永遠浩瀚無垠。
店長私房書單:
- 【經典也青春】對抗鼠疫唯一的方法就是正直——陳慧談卡繆的《鼠疫》
- 不再勤讀村上春樹的多年之後,讀《刺殺騎士團長》
- 胡賽尼寫的是阿富汗,也不只是阿富汗——〈經典也青春〉安可場側記
- 【經典也青春】為你,千千萬萬遍──李靜宜談卡勒德.胡賽尼的《追風箏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