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wikipedia

在性情急躁的三島眼中,川端康成耐性絕佳,不好為人師

文/三島由紀夫;譯/吳季倫

有人說川端先生冷漠寡情,又有人認為他古道熱腸,對他的評價截然不同。從世俗的角度來看,若說他是熱心腸的人,他的確經常仗義助人,有大人物的風範,他給窮困者提供物資援助,還幫忙找差事做,無私照料恩人的家眷,這些美談全體現在他的身上。由此看來,他如同幡隨院長兵衛[224],又好似清水次郎長[225]。換句話說,他的美德善行完全出自赤誠,沒有半點虛假。事實上,在我即將遠遊之際,川端夫婦特地聯袂造訪舍下,為我打氣鼓勵,給予即將隻身出外漂泊的我無限的勇氣。

不過,從另外角度來說,通常如此古道熱腸的人,多半都有動輒過度關切、強迫對方接受其好意,進而介入其私生活的毛病,但是川端先生不是這樣的人。十年來,我受到他的提攜,可他從未向我耳提面命什麼的。或許他曾想對我提點,心想我可能聽不下,於是因此作罷。……他是個滴酒不沾的人,自然從不強迫要我陪他對飲,總之這十年來,他從未強迫我必須「作陪」。有時候我們在街上不期而遇,反而是我這個後輩邀他喝茶呢。

對於習慣於希望有伴「喝兩杯」或者「這傢伙真不合群啊」的人看來,理所當然要把川端先生看成冷淡無趣的人。有時候我覺得他心情還不錯,多少期待他找我閒聊談天什麼的,顯然這輩子是不會發生這種事的。

因此,有人說:
「若是想找小說家外出旅遊,只能找川端先生。跟他一齊旅行,你可以十分輕鬆自在。他會在生活上對你親切照料,並且完全不干涉你的行動。」

此話若果為真,我們可把川端先生的人生譬喻成一趟長久的旅程,而他就是高尚的旅人。通常當一個人得以在人生的角落稍作休息,總忍不住想到處炫耀自己,或者展現自己的好心腸。這樣的人只要有外出遊歷的機會,多半要把周遭弄得鬧騰騰的。他們沒有如同川端先生的精神風範。

話說回來,我們終究達不到不好為人師的境界。從理論上來說,所有的勸告,只不過是利己主義的偽裝,我們若要向別人勸告,頂多也只能重覆這句話而已。我們一旦打破這個愚昧遍布的幻影,就會害怕其他難以名狀的孤獨向我們撲來。

於是,有人就說,川端先生是個「孤獨」的人,也有人說他是個「行家」。毋庸置疑,孤獨是創作的必要動力,它是從澄靜的境地激發出來的,而不是那種無所事事的漫然。以普魯斯特來說,儘管他幾乎足不出戶,把自己關在那個軟木貼面的房間裡,但偶爾也會穿上皮大毛,出門找作家朋友聊天。川端先生的身體硬朗,沒有宿疾,很少著涼感冒。儘管人們認為,他總是沉浸在孤獨的境地中,但他對於芸芸眾生始終投以關切的眼神。

事實上,川端先生經常外出旅行。他雖不像愛倫.坡那樣喜愛「群眾」,但置身在群眾之中,他也很少露出「孤獨」的神情,反而是興趣盎然地看著,充滿強烈的好奇,或許這時也可把正宗白鳥先生算進同類型的作家呢。川端先生在主持鎌倉文庫[226]的時期,十分勤奮又身肩重任,必須經常到出版社辦公室露臉。他食量很少,有時候因為吃不下,一份小小的便當四次才吃完。現今雖已不需自帶便當了,但筆會的例會他每次都親自列席,還得處理與折衝外部的各種雜事。

我曾經有一兩次與川端先生相約見面,他每次都準時赴會,讓我大感驚訝,當然,這並非說他是個把時間視為金錢的人。

有一則廣為流傳的趣聞。川端先生年輕時在外租屋,一天房東太太上門催收房租,由於他沒錢可繳,因此自始至終默然而坐,最後房東太太只好無奈轉身離去。直到現在,川端先生的日常生活也沒什麼計畫性。聽說川端先生還是新銳作家的時候就喜歡住大宅院,在熱海[227]租了一棟寬敞的邸宅,每次有訪客來,夫人就得趕緊跑去租借棉被。就算這是編造出來的,也很符合川端先生的行事作風呢。據說,有段時期他在輕井澤擁有三棟別墅,但平日的寓所是租來的。像這樣的人,可說少之又少。由此看來,古董商要為川端先生估價,恐怕也得費盡思量呢。

最令人感動的是,每次有訪客上門,川端先生總會騰出時間接見,幾乎從來不拒絕訪客。他在家的時候,經常有編輯、年輕作家和古董商以及畫商圍繞,多則十餘人之多。我偶爾上門拜訪,總是敬陪末座。由於在場的訪客們各自的需求目的不同,主人若不繼續侃侃而談,話題自然會戛然而止。縱然有訪問提問了什麼,他也僅簡短回答而已,然後就是一片沉默。之後,席上又有人貿然發言,旋即又陷入沉默的氛圍裡……,就這樣持續了幾個小時。

我向來性情急躁,沒有辦法忍耐對方始終不吭一聲。然而,有些人天生就是富有耐性,面對寡言者毫不覺得疲累,對方愈是不說話愈是樂得輕鬆,川端先生大抵屬於這種類型。他若不考慮其他事情,似乎不曾顯露過疲態。所以寡言者最適合擔任川端先生的專屬編輯,他們可以好幾個小時共同享受沉默的樂趣。至於川端先生如何招呼來到客廳的大批訪客,據我聽來的消息,他必定讓年輕的女性優先提問。

初次與川端先生見面的訪客多半印象不佳。因為他就這樣安靜地打量著來客,比較膽小的人恐怕會嚇出冷汗來。我聽過一則有趣的八卦,有個剛出道的年輕女編輯第一次造訪川端先生,不知該算運氣欠佳或是交上好運,當時不巧沒有任何訪客,川端先生竟然長達三十分鐘都沒跟她說話,最後女編輯終於受不住,低頭哇地一聲哭了出來。

在來客當中也有古董商。古董商每次攜帶川端先生喜歡的文物上門,他總是看得非常入迷,而在場的古董門外漢就得被迫跟著他鑑賞古老的名畫。或許是川端先生對我青睞有加,他讓我觀賞他珍藏的名品,無奈我對此興趣索然,從那以後,他就不再向我出示藏品了。

川端先生家有個習俗,大年初二都要迎接賀客。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我有幸到他家裡作客,依稀記得大家談興正濃之際,只見他獨自離席,兀自到火缽前取暖,在座的已故作家久米正雄先生,猛然向川端先生大聲喚道:

「川端君好孤獨!你未免太孤單了!」

不過,那時我倒覺得神采飛揚的久米先生,比川端先生看起來還要孤寂。為此,我深深體會到一個道理,作家必須忍住孤獨才能創作出許多作品來。

註釋
224:(一六二二〜一六五七),日本江戶時代前期的庶民,性格急公好義,被稱為日本俠客的始祖。
225:(一八二○〜一八九三),日本江戶時代末期至明治年間的俠客。
226:一九四五年五月,由住在日本神奈川縣鎌倉市的多位文士提供自己的藏書,聯合開設的一家租書店,發起人為作家川端康成,多位作家與夫人親自輪流看店,為當時身陷戰爭苦境的人們提供了精神糧食,並於二戰結束後的一九四六年一月正式成立「株式會社鎌倉文庫」的文藝出版社,出版多種雜誌。
227:位於日本靜岡縣東部的熱海市。

※ 本文摘自《小說家的休日時光(經典回歸)》,原篇名為〈永恆的旅人——川端康成其人與作品〉,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