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舉手】難以預測的零工生計──讀《接單人生》
Photo Credit: Unsplash

【讀者舉手】難以預測的零工生計──讀《接單人生》

文/翁玉玲

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外送服務,不只提供許多人生活上的便利,在疫情期間也提供居家辦公或居家隔離休養的民眾日常安頓和穩定心情的管道,《接單人生》是偏向研究性質的一本書,透過近距離觀察,剖析零工們從事此行背後的原因。

研究視角探訪零工實況

以Uber、TaskRabbit、Airbnb、Kitchensurfing作為研究的主要對象,經由深度質性訪談取得分析數據,資料顯示科技的運用和發展,強化了社會階級的優劣勢,拉大了富者與貧者的距離,在社會不公這部分,嚴格說起來,對於經濟已經窘迫的人而言,零工機會給予他們快速而直接的薪資所得,往往更勝於必須長時間爭取才能看到的員工福利,所以不見得每個參與者都會積極爭取改善目前工作的環境,集體的漠視與懈怠也拖慢了這個產業的正向發展。

書中將接單者約略分為三類:掙扎組、奮鬥組、成功組。由於找不到適當的工作,掙扎組被迫先從事零工,先墊付車資、時刻擔心達不到接單率,消耗大量的時間成本卻始終無法脫貧。為了抽空賺取更多的生活費、儘量繳清房貸,奮鬥組犧牲社交和家庭日努力當個兼職者。成功組則通常因人而異,由於並非每個人都是為了生計才去工作,因此,路上不乏看到有開著高檔機車悠哉在路上送貨的人,他們並不打算創業,這群人選擇當零工只為了打發時間。

諷刺的是,在他們之中,倘若真靠接單有成時反而害怕讓人知曉,可見不只外界對此行業有歧視,連部分當事人也對自己所選的職業缺乏自信。

負數:僕役般的歧視和職業傷害

隨著愈來愈多人開始學會使用下單系統,無論是對企業行號或個人都帶來生活上的便利與滿足感,但在資訊分享的同時,個資也跟著外流,不肖業者利用人性柔軟的一面進行違法情事:詐騙、侵入民宅、跟蹤他人、偷竊,總讓人防不勝防,不僅影響多數奉公守法的零工族群枉受「汙名化」之苦,也對社會治安造成衝擊。零工不僅有自身的經濟困境要面對,客訴和平台要求上的不合理,環境不良、過長工時,也造成低薪和焦慮外的職業挫敗感,「職業傷害」更是刻不容緩需要解決的問題。

追溯美國勞工史,《華格納法》、《公平勞動標準法》終於讓勞工權益受到關注,但雇主與勞工之間的工會功能長期效能不彰亦非一朝一日,無法有效地促進溝通和強化福利,就算罷工也不見得能取得共識。

「僕役經濟」造成這些零工身心受到傷害,來自顧客的性別歧視、性騷擾、惡意投訴、遭受攻擊、工時管理不當,發生在女性和童工身上尤其嚴重,這些工作者必須獨力承擔風險,自付高昂的醫藥費,擔心長期失能導致收入歸零,他們亟欲尋求法律上的幫助,心中冀望能篩選不良客戶、獲得傷害賠償、改善飲食環境,在安全的環境下工作。然而,基於已經投入的時間與精神,再加上之前社會經歷不漂亮等種種理由,很多人無法選擇離職或轉業,只能繼續工作並忍受剝削。

正數:善用優勢創造轉機

即便有些人將自己所投入的資本視為事業的負數,但事實上,若善加運用P2P、彈性工時的零工優勢,累積的工作信用,行銷自己取得良好的社交形象,強調客製化開發潛在客源,把品牌建立起來,還是可能扭轉當前的生活困境,對公司和員工本身都是雙贏。

閱讀《接單人生》,從研究分析一窺接單工作的酸甜苦辣,體會零工當事者的親身說法,協助即將或打算踏入此行的人一些建議與指引,大眾若有機會遇見他們應將心比心、體諒其職業上的辛勞,明白共享經濟並非外界所想的輕鬆容易。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斜槓不輕鬆:

  1. 【讀者投稿】想要多工斜槓,得先有踏實的底子!《知識變現》
  2. 斜槓再升級!里長伯和另一個和她一樣忙的女孩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