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者投稿】想要多工斜槓,得先有踏實的底子!《知識變現》
文/A
斜槓人生,近年已成熱搜。彷彿「斜槓」一詞有着魔力,輕輕一點便能點石成金,把我們從營役苦悶的職涯拯救,從此繽紛璀璨。然而,成功的路從來不是一朝一夕。《知識變現》清晰教導我們要創建多彩斜槓人生,首先須踏實耕耘。
以下分享書中小點子及個人感悟:
第一步:找到價值興趣
找出2至3個有價值的興趣發展——有興趣才有動力學習,提升興趣技能;有價值的興趣(指市場需求)才能創造機遇,成為副業。例如熱愛攝影,工餘時間樂此不疲進修修圖軟件、攝影課程,在媒體擴大社群影響力,便更大機會有客戶青睞。
第二步:做好本職,在工餘時間提升價值興趣技能
誰不想收入多元、工作等同興趣?然而所有理想的大前提——必須平衡現實與理想。
既有養家重任,果真能拋下一切大喊「我要追尋理想」?但人生沒尋着理想,豈不白過?
因此,以經濟基礎的大前提下,第一步必須每天盡快完成工作職務,讓自己有更多私人時間精進價值興趣技能。正如《跟錢好好相處》說:「人生這個事業,就是讓幸福這件事的回報率極大化,讓每小時都花得有價值。」因此,你愈討厭正職,便愈得想方設法盡力盡快做好公務(例如學習專注力、筆記術、請教、熟能生巧、各種進修途徑、模仿榜樣、檢討再制定新方案),讓自己盡快下班,每天有更多有價值的時間。
消極逃避本職工作,只會讓你無法過上理想生活。能展開斜槓生活的,都是時間管理、高效工作能手。正如作者張丹茹剛開始既是母親,正職為互聯網營運總監,工餘擔任專欄作家、演說、諮詢師等,非善用時間無法兼顧。如果你連正職也做得焦頭爛額,反映知識、能力不足,遑論在各個領域游刃自如。
只有當副業收入穩定增長,等同或超過正職,你才能辭職,邁向自由。
第三步:善用時間精進價值興趣
- 每天找最有精力的黃金半小時學習。
- 善用碎片時間、情緒化/無所事事/滑手機的時間學習。
- 善用手機高效學習:等候/通勤時間閱讀電子書/觀看教學視頻;跑步時聽書;碎片時間記錄靈感/寫文章/經營社群(擴展社群影響力)
- 大量閱讀+深入思考>>>梳理筆記。作者張丹茹建議在一段時間集中閱讀同一主題書籍,加上搜集相關資料、請教專家,自成獨特見解。
第四步:善用資訊科技學習及擴大社群影響力
資訊科技促進自學。無數途徑網上學習,例如Youtube、付費線上課程(例如我在Yotta購買了兩個攝影課程)、電子書app等,「一竅不懂」已成懶人的代名詞。
互聯網更有助推廣。現今大多斜槓青年發跡於社交網絡平台,例如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微信朋友圈等,比十年前更容易推廣訊息,讓更多人發現自己,擴展客戶群。
第五步:以「微行動」、「微習慣」、「微總結」持之以恆
斜槓路非一朝一夕,須堅持精進,不斷尋找機遇。默默無聞便輕易放棄,不反思不改善,定一事無成。作者的幾個「微」方法有助我們堅持耕耘:
- 微行動:起步門檻設定愈低愈好,更有動力完成。每天完成一小步,便要肯定自我小成果,讓內心充盈。
- 微習慣:做好每天的小習慣。一天未能立竿見影,一年便與他人產生差距。例如每天閱讀15分鐘,一年便多了5,475分鐘的知識。正如作者所言:「很多的習慣很小,卻有很大作用」。
- 微總結:養成時刻總結的習慣。例如文章/課程的要點記錄、下班前10分鐘工作檢討、睡前生活反思。每天從生活學到一點點,建立有意識的學習習慣。
第六步:開拓向外能力
作者指出真正的價值是向內能力加向外能力集合。默默耕耘不必然萬眾矚目,增進知識技能後,亦須讓人知道。以寫作、溝通、演講、人際關係經營等,展示內在能力。
通過演講傳播,更直接感染受眾,且加強互動,有助人際關係連結。人脈通絡,事半功倍。
只要找到自己的價值興趣,生活便是一個有趣的學習過程,但要成功必先付出。以作者一句話作結——「每天持續地努力比一時的拼命重要太多。」希望大家能踏實、堅持,走出自己的斜槓路。
想學習更多詳細具體方法,不要錯過張丹茹《知識變現》!
A,喜愛閱讀、攝影,喜歡在Instagram分享閱讀心得。IG:my__readingjourney(閱讀旅程,兩條_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