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克新聞】S3EP20:在蘇聯勞役營受到政治迫害的白色恐怖紀實文學──《呼吸鞦韆》
Photo Credit: Wiki

【布克新聞】S3EP20:在蘇聯勞役營受到政治迫害的白色恐怖紀實文學──《呼吸鞦韆》

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你的呼吸需要想像的幫忙,才能順利進行,應該是對人類來說最自然簡單的動作──呼吸?

《呼吸鞦韆》是2009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獎作品,內容撰寫1945到1949年蘇聯勞役營裡一群德裔羅馬尼亞人的故事。對這些人而言,白色恐怖意味著酷刑、飢餓與謀殺。

雖然我們上網查詢這部小說,很快也會發現它的相關爭議。小說是由兩位羅馬尼亞籍的德國人撰寫。當中的成名詩人帕斯提歐爾,雖然得獎時已過世,卻被踢爆曾擔任羅馬尼亞極權政府的線民。而另一位作者穆勒則宣稱她完全不知道這件事⋯⋯

文本內和文本外一樣複雜,這還包括書內男主角的男同志身分。這使得他必須採取疏離冷漠的態度面對勞役營中的生活。即使一些作法有違道德,為了活下去也是不得已的選擇。

但同時,這部小說也提醒我們文學創作絕對不只是道德乾淨的政治正確,它要面對人性就必須面對全部的人性,即使裡面有只為自保的殘酷、幻想與黑暗。

本集主持群:
劉定綱,奇異果文創總監,台大社會所博士。射手座B型。最近勤學貓語,已經能和貓進行五分鐘的對話,貓沒有跑掉

廖之韻,詩人作家肚皮舞孃,奇異果文創總編輯。創作類型廣泛,最新跨足領域是輕小說,但內心最愛的是BL。

節目中使用音樂:
Pleasant Porridge by Kevin MacLeod

►►去聽【布克新聞】!

那裡的故事:

  1. 集中營的小女孩說,「深夜我打開窗子,把紙條交給風」
  2. 目的地是斯德哥爾摩的船上,有著224名集中營生還者,其中一個是我的父親⋯⋯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