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Unsplash

讀小說讀成英文神人!

文/陳怡倩(內湖高中英文老師)

遙想當年我就讀台大外文系的時期,系上總是有很多自帶背景音樂的人物,無論是在走廊上談天或課堂間應答,他們都有著完美的發音、流暢的語速、精準的用字,面對每週各門課教授指派的龐大閱讀量,他們眉頭從不皺一下,我常忍不住想:「這些人根本就是披著台灣皮的外國人啊!太不公平了!」後來,我成為高中英文老師,十多年的教書生涯,我帶過語言資優班、國際人才培育班、指導學生參加英語比賽,有時又會遇見這樣的學生!他們在聽說讀寫各項能力上都有嫻熟的表現,能快速掌握文章脈絡與重點,即使是文法觀念,我也只要稍微提點、分析句構,他們就能歸納出其中規則。等等,這不就是我那些神人大學同學的高中版嗎?

這些人到底是哪兒來的啊!

帶著好奇(與些微的嫉妒)深入了解後,我終於發現這些「假外國人」的祕密了:家庭背景和大量閱讀。首先,家庭背景通常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如因父母工作關係曾在國外居住過幾年,或者甚至在家時也以英文交談,這種環境通常能順利訓練出優秀的表現。

而第二個關鍵,則是閱讀。這些人在大量閱讀中培養出的語感與字彙量,讓他們無痛理解閱讀素材,養成了從上下文擷取線索、釐清字義的習慣,他們讀得又快又廣,也使他們更有餘裕領略不同文本各自的幽默趣味、弦外之音,進而到修辭技巧,而當這些能力都內化,他們的口說或書寫的產出,就自然是「外國人」的樣子了。

破解了這個密碼之後,我通常會鼓勵學生大量閱讀吧,畢竟我們總不能要求每個爸媽都提供完美的英語環境嘛。那接下來的問題就是:要讀什麼?讀不懂怎麼辦呢?

首先,選文的第一個標準是注意文章的可讀性(Readability)。可讀性牽涉到用字遣詞、文法結構、內容熟悉度等等,如果用字太難、複雜語法的句子太密集、內容太過艱澀或含有大量專有名詞,可讀性就很低,讀者很容易就會想放棄,也連帶失去培養閱讀策略的機會。就這點看來,這本《珍珠》就恰恰適合台灣的國高中生。全文篇幅不長,字彙量在可以依賴語境猜測的範圍內,句構也多半簡單,而且內容聊的是人性、貪婪、邪惡,很容易讓愛追劇的青少年聯想到之前的其他文本或戲劇。

其次,雖然大量閱讀往往不講求對單一字詞的探究、也不建議一遇到單字就停下來,但選擇有中英對照的小說,不僅可以快速查找某幾個關鍵字,或確認自己對於大段落的理解是否正確,更能進一步去比對兩種語言轉換的巧妙之處。翻譯本是專業,對於想更進一步精進英語口說和寫作的學生,透過比對小說家精準的用字,和譯者恰如其分的選字,便能對語言的使用有新的切入角度與記憶點。猜一猜,liquid tone是什麼呢?hard skin又是什麼?讀下去,你會學到更多字典上不見得有寫的意境喔!

最後,最重要的閱讀黃金守則還是:它是否激起你的好奇心?是否引起你的興趣?是否觸動你心中某部分的情感?《珍珠》一書是許多美國中學常見的選書,背後所可以討論的寓意深遠卻不致複雜難解,面對即將到來的成人世界,其中的慾望或邪惡,或許就是少男少女們可以引以為鑒的寓言,也或許,這顆被揣在懷裡、埋在沙裡或泡在海裡的珍珠,也正如同讀者期待往下閱讀的心。

閱讀是趟美好的自我探索與療癒的旅程,這一路上如果又碰巧多學了點英文,真的是太划算了!祝大家旅途愉快!

本文摘自《珍珠》,原篇名為〈導讀一──透過閱讀養成英文神人〉,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