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wikipedia

我保護妳,妳得生下我的小孩:海豹社會活生生是齣言情劇

文/李.艾倫.杜加欽;譯/曾秀鈴

北象鼻海豹的懷孕期約八個半月,但卵子受精三個半月後,母海豹才會將受精卵植入子宮壁,讓分娩(生產)維持一年一度的週期。

每年十二月中旬到下旬,母海豹會緩慢移動到沙丘上,待上四到六週後,牠們即將誕下新生命,那是前一年交配的成果。母海豹到達阿諾努耶佛後,會成群結隊的聚集在沙丘上。伯夫表示,如果牠們想單獨行動,就必須冒著不時被公海豹騷擾的風險,且很難成功幫年幼海豹斷奶。

在母海豹來到海灘時,先前從無數戰鬥中脫穎而出的勝利者,也就是最強壯的公海豹們,每隻會負責守衛一群母海豹,讓牠們不被其他公海豹打擾。

一旦群體中的母海豹生下子代、結束餵奶並準備好再次交配──大約是上岸後的三至四週──守衛那群母海豹的公海豹就會想盡辦法,確保在母海豹回到大海之前,讓牠懷孕的是自己。

海灘上可能有十個以上的群體,每群有數十隻母海豹,成為高位階公海豹,負責守護母海豹,可說是好處多多。

這件事很講求先來後到

到了一月下旬、新交配季節的高峰時,阿諾努耶佛海岸上的海豹數量非常壯觀。雖然大多數母海豹會在公海豹上岸數週後抵達,然而從十二中旬到一月初,還是不斷會有新的母海豹上岸。

這段時間,有些母海豹正在懷孕中,有些母海豹則已經分娩、正在哺育幼獸(年幼北象鼻海豹一天可以增加四.五公斤),有些則已經讓孩子斷奶,並準備好再度交配。多數排名落後、不須負責守衛的公海豹,則試圖突破重圍,想辦法跟母海豹交配。負責守衛的公海豹有時會吼叫,以阻止這種企圖篡奪權力的行為,假如對手認出公海豹的叫聲,這一招就會奏效。但是,如果雙方以前從未交手過,打鬥有時還是會發生。

彷彿這些混亂都還不夠似的,在繁殖季節快結束時,偶爾還是會有一隻新來的公海豹上岸。這時候,新來的和占地為王的公海豹之間會有一陣較量,讓新來的海豹搞清楚自己在權力結構中的地位。

在一陣混戰後,會出現固定的模式。四隻最強大的公海豹,負責守護數量最多的母海豹群,占了這片沙丘交配行為的八○%至九○%。比例之高令人印象深刻,但實際數字絕對遠遠超過它。排名領先的公海豹所守衛的群體,則有將近一百隻母海豹。

伯夫說,有隻公海豹曾連續四年登上權力結構的頂端,這很罕見,畢竟要年復一年保持領先,必須擁有充沛的體力。根據他的估計,這隻公海豹最後成功跟兩百五十隻母海豹交配。

無論是就比例或就絕對數字而言,交配行為應該會轉化為成功受精。在大多數物種中,這個假設能夠針對觀察到的交配行為,透過分子遺傳檢測配對,測試是否為親子關係。大原則上是如此,但在北象鼻海豹身上卻很難做這個驗證。因為十九世紀中期到晚期,商人為了將海豹的脂肪製成海豹油而大量捕獵,而使北象鼻海豹瀕臨滅絕,最後只剩下幾十隻。

儘管如今海豹數量,已從瀕臨滅絕的數字快速復育,然而,海豹經歷過的「遺傳瓶頸效應」(按:genetic bottleneck effect,某個族群的生物個體數大幅減少,遺傳多樣性隨之下降後,未來難以快速回升的現象)意味著牠們的基因多樣性非常低,而無法透過遺傳檢測來確定親子關係,因此伯夫與他的團隊無法確定交配行為是否就代表繁殖成功,但他們認為機率很高。

母海豹生產後,仍得面對無止盡的騷擾

在這齣肥皂劇中,母海豹不只是被動的參與者。如果強壯公海豹所保護的群體太大,就算盡全力也無法阻止所有意圖入侵的公海豹。一旦這些公海豹成功入侵,牠們會希望在被發現之前,迅速跟母海豹(通常是很多隻母海豹)交配。不過,母海豹似乎不太想跟地位較低的公海豹交配,牠們會清楚對入侵者表明態度,或許這也是對保護牠們的公海豹表示忠誠。

當入侵的公海豹試圖抓住母海豹,並將牠固定在下方(這是北象鼻海豹的交配動作)時,母海豹會來回擺動臀部以擺脫牠,並用鰭肢將沙子踢向公海豹的臉,發出刺耳的「呱呱」聲。伯夫認為「這是在傳達訊息給周圍的海豹……有隻母海豹正受到侵犯」。

當入侵的公海豹權力位階越低,母海豹就越有可能發出呼救。一聽到叫聲,優勢公海豹便會趕快衝過來,趕走入侵者,並將牠從該地區驅離;之後,公海豹便會自己跟那隻母海豹交配。

海灘上多數是這些沒有權力、低位階的公海豹,牠們成功交配的機率有多少?如果說,入侵母海豹群通常以失敗告終,因為有優勢公海豹守衛;而就算入侵的公海豹一開始沒被發現,母海豹也會大聲呼救,那還剩下什麼選擇?

牠們的選項只剩下一個。母海豹跟優勢公海豹交配後會去海邊,而大海距離牠的團體有三至五十公尺遠。一路上,牠可能會被多達二十隻位階較低的公海豹騷擾,想盡辦法要跟牠交配。

「為了回到海裡覓食,母海豹必須成功逃離被一群公海豹騷擾的酷刑。」伯夫表示。

母海豹與優勢公海豹交配後,還是可以再交配,儘管牠會極力避免:牠會利用回到大海的最直接路線,而且選在漲潮時離開群體,因為這時跟海水的距離最短。但是這樣做還不夠,仍會有公海豹試圖騷擾牠。

在歷經生產、哺乳,流失了一個月的體脂肪後,此時母海豹的體重可能已減輕了四○%,因此不太有能力抵抗公海豹。「這是很危險的情況。」伯夫指出,並解釋說公海豹在交配過程中會咬母海豹的脖子,可能會意外撕裂母海豹沿著脊椎向下延伸的大靜脈。一旦發生這種情況,「母海豹會當場死亡。」

所以,母海豹不會激烈抵抗,在前往海邊的路上,牠會選擇跟其中一隻公海豹交配。而先前提過,無法透過遺傳分析確定親子關係,因為不能確定有多少比例的交配轉化為真正的受精。

一旦母海豹成功回到大海,公海豹很快也會離開,沙丘上只剩下已斷奶的年幼北象鼻海豹,大概再待上一個月左右,牠們也會奔向大海的懷抱。接下來的十二月,權力鬥爭的整個循環,將會重新展開新的一輪。

※ 本文摘自《權力的野性》,原篇名為〈長達兩到三週的公海豹排名爭奪〉,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