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unsplash

現在我的身體不想要兩公升的水

文/金南喜;譯/牟仁慧

工作室剛開幕的那年夏天特別炎熱,政府幾乎每天都會發出酷暑警報。在炎熱的夏天即將結束之際,一位住在大邱的五十多歲主婦A來找我。帶著滿臉笑容的A女雖然汗流浹背,但依然買了各種水果說要送我。

我問她為什麼特地跑這麼遠來找我諮詢。

「我水腫得太嚴重了。」

A女大嘆了一口氣表示她的水腫很嚴重,甚至差點弄斷戴了好幾年的銀戒指。體重變動幅度大,早晚甚至會差二至三公斤。來這裡之前,她已經試過好幾家知名減肥業者的線上課程指導。

我一問她為何要停止正在進行的線上課程,A女就皺起了眉頭。根據她的說法,線上教練一開始建議她一天喝兩公升的水,但由於早晚水腫嚴重,導致體重上上下下跳動著,最後教練要她一天只能喝五百毫升的水。

由於水分攝取太少,A女每次在運動後都會口渴到非常難受,但教練完全不理會她的反應。然而,即使減少了水分攝取,她的體重依然沒有下降。當A女向教練表達不滿時,教練卻反問她是不是偷吃了菜單規定以外的食物。教練的這個問題徹底傷了A女的心,於是她決定停掉所有課程。雖然已經同時進行運動和飲食控制,但她的水腫也沒有出現太大改善,體重也沒有下降,這些都讓A女飽受壓力,於是她抱持著抓住最後一根救命稻草的心態,親自到首爾找我。

故事說到這裡,我們要注意以下三個重點。

「酷暑、大邱人、五十歲中年婦女」

試問,單純只因為體重變動幅度大和水腫嚴重的這兩個理由,就要求一位五十多歲的中年婦女每天只能喝五百毫升的水,更何況她還是住在大邱,那個每年夏天都創下最高溫紀錄的城市中。這種完全不考慮學員狀態的建議,真的是正確的指導方式嗎?如果喝水就會水腫,比起無條件減少水分的建議,更應該幫助她找出攝取固定水分也不會水腫的方式才對。不是啊~至少也要向學員說明「為什麼」會水腫吧?

在沒有得到正確建議的情況下,A女受了好幾個月的苦。在我提供適合她身體狀況的菜單建議以及不勉強喝水,而是採定量攝取水分的方式後,不過兩個禮拜的時間,A女早晚的體重就穩定了下來。不到兩週,她的體重也跟著下降了。不勉強減少水分攝取,也不用進行減肥菜單,其實只要兩週就能解決A女的困擾。

兩公升的水並非是所有人的正確答案

「如果喝水也會胖的話,你就要想想是不是無意識間吃了什麼?」

大家應該都看過這種健身房廣告詞。真的沒有光喝水也會胖的人嗎?其實是有的。

水不含卡路里,我們不會因為「水」長「肉」,但卻可能因為水造成的浮腫,導致體重增加。

多喝水才會健康,循環會變好,皮膚也會變漂亮,還可以達到增肌減脂的效果,隨便在網路上搜尋就能找到這些強調水重要性的文章。

水的確對身體很好,如果要維持身體健康,我們就必須攝取足量水分。理論上,人體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水分,一半集中在肌肉裡,這些文章說的也沒錯。減肥時,如果要防止肌肉流失,並且增加肌肉量的話,人體就一定需要水分。我從來就沒有否認過水的重要性,人體由百分之七十五的水和百分之二十五的鹽分所組成,特別是百分之八十的大腦都是由水所組成,水當然很重要。

但所有人都需要一天喝兩公升的水嗎?這真的是唯一正解嗎?

我想討論的是「順序」,而不是強迫大家攝取一樣的水量。因為水很重要,所以我們才更應該用正確的方式攝取水分。我們不應該強迫所有人都喝兩公升的水,而是要慢慢打造出一個能和水和平共處的身體。

一旦開始減肥,大部分的人會將水、菜單、運動和其他瑣碎的習慣都納入計畫中,但我們的身體卻還沒準備好接受這些東西,因為身體不會知道減肥的起點和終點在哪裡。

有些人甚至會為了達到每日規定的水量,一次勉強自己喝下大量的水。像這樣大口灌進身體裡的兩公升水,真的能幫助增肌、循環和減重嗎?

如果進到身體裡的水無法順暢流動,反而和老廢物質一起卡在體內呢?如果我的身體不想要一次接受那麼多水分呢?

腸胃功能不好或是循環差的人其實對水不會有太大的慾望,也不常感到口渴。對情況嚴重者來說,「喝水」是一件辛苦的事,有的人甚至還會覺得噁心。

如果你已經每天喝兩公升的水,卻還是無法改善水腫和手腳冰冷的症狀,覺得身體沉甸甸,體重反而上升,早上起來覺得極度疲累的話,這就代表身體循環出了問題。

※ 本文摘自《最溫暖的減肥課》,原篇名為〈現在我的身體不想要兩公升的水和三小時的運動〉,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