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大多數貓咪從不放屁,而狗狗卻會?
文/史蒂芬.蓋茲;譯/林柏宏
說到這個我在行*。雖然人類每天可以輕鬆排出一.五公升(二.五品脫)的氣體,但大多數貓從不放屁(儘管糞便非常臭)。這一切都是因為貓的純蛋白質飲食和搭配其飲食的生理機能。大多數人類的屁氣是細菌分解蔬菜後的副產品,再加上少量吞嚥的空氣和由蛋白質衍生的微量揮發性化學物質,這些刺鼻化學物質便是噗噗腸氣美妙風味的來源。
簡單地說,屁由兩部分組成:細菌分解植物纖維產生的大量氣體,以及由蛋白質分解產生、氣味強烈的微量揮發物。貓屁祕密就在於此:貓是只吃肉的動物──牠們吃下大量會增添屁味的肉,但很少吃會增加屁氣量的蔬菜。貓確實有放屁的生理機制──有供食物發酵的結腸和夠緊密的圓形括約肌,形制完美讓氣流通過它可發出響聲──但貓咪們相對較短的消化道更適合讓蛋白質在小腸裡容易分解,而不是讓植物性物質在結腸中經歷冗長而複雜、能產生氣體的分解過程。積蓄能量讓褲底大鳴大放的工作,牠們就是做不來。
不過,貓的結腸仍然引人入勝。貓結腸演化至今有兩個主要功能:從食物中吸收水分和電解質,以及控制糞便的稠度。當然,結腸裡確實有一個微生物群(生活在我們腸道中的微生物生態系),不過儘管這對胃腸健康和水分吸收至關重要(貓大多數的水分攝取來自食物),但與人類的相比,貓的腸道微生物群並不是特別大,也不是非得靠它才能獲取營養。
相對地,狗是變得傾向雜食的食肉動物,可以吃一點點需要細菌分解的植物性物質,因而自然會產生氣體。雖然我們可能認為狗放的屁比人類多,但更正確地說應該是,狗兒根本不會像我們一樣為了放屁而感到尷尬,所以放不放屁隨牠們高興。相較之下,我們寧可憋著等到廁所裡或在床上睡著了才放(或者只是剛好有被子蓋著,很想來一記燻人悶屁)。
所以貓可能偶爾會放屁,但這很不尋常──許多獸醫說他們從未聽過貓放屁。如果你家的貓放屁了,很可能是因為吞食了空氣,或者是胃腸受感染、有蠕蟲滋生或飲食含有過多植物或牛奶(乳糖在結腸中分解會產生氣體)而導致微生物失衡。如果飲食改成完全吃肉還不能解決問題,那麼最好還是去看獸醫。
註釋
*《一顆屁的科學》(Fartology: The Extraordinary Science Behind the Humble Fart),史蒂芬.蓋茲著,二○一九年,時報出版。
※ 本文摘自《貓主子的科學》,原篇名為〈為什麼貓咪不放屁(但狗狗會喔)?〉,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