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官員每年可享受的法定假期,高達七十七天
Photo Credit: unsplash

唐朝官員每年可享受的法定假期,高達七十七天

文/李永志

古往今來,上自官員,下到普通百姓,對休假這件事都非常關注。休假的好處我們就不說了,唐朝的假期怎麼樣呢?

常規假期

唐朝官員一年到頭的固定假期有多少?開元《假寧令》記載,元正、冬至、寒食等二十四個節日有假期,這些是時令假或者節令假,節日有大節和小節,放假時間有一日、三日和七日不等。統計下來,唐官員固定的法定假期有四十一天。
另外,官員們每月還有三天旬假。旬假是唐朝固定假期,每旬休息一天。唐高宗年間詔令,「每至旬假,許不視事」,說明那時官員已可在旬假休息期間不關注工作的事。據《唐會要》,唐玄宗較為重視旬假,是歷史記載中第一位提出強制休假的皇帝,他說:「自今已(以)後,每至旬假休假,中書、門下及百官並不須入朝,亦不須衙集。」旬假期間,官員們與親戚朋友聚會、遊玩、吟詩作對,「何以樂吾身?」
對於唐朝官員來說,節令假加上旬假,他們能享受的法定假期就高達七十七天。
除以上法定假期外,每年二月十五,道家始祖李耳誕辰日,唐朝官員要休假慶賀。唐玄宗時期,該假期為三天,唐武宗於會昌元年(八四一)將其調整為一天。
唐玄宗開創了皇帝誕辰日放假的先例,一般為一至三天。有的皇帝設置了節日名稱,如:唐玄宗,千秋節後改為天長節;唐肅宗,天平地成節;唐文宗,慶成節;唐武宗,慶陽節。有的皇帝未設節日名稱。除此外,每當新君登基、冊封皇后、重要活動,全國也可以放假。

田假和授衣假

在我上小學時,有農忙假,實際上這源自唐朝。唐朝官員和在校學生的田假和授衣假,各十五天,合計三十天,所謂田假,顧名思義與田地有關,回家幹農活。在農業社會,農事至上,農事當口回家務農已形成慣例。事實上,在二十世紀的八九十年代,中國農村的某些地區仍然保留這樣的假期。授衣假看似是與衣服相關,實則也是與農事有關的假期。從時間來看,與春天的田假對應,在秋收季節——七月流火,九月授衣。這兩個假期均體現了唐朝對農業的重視。田假和授衣假同樣適用國子監學生、州縣學子。
固定假期加上田假、授衣假,大唐官員的假期有一百零三天,若再加上皇帝誕辰、李耳誕辰、官員調動給予的裝束假、官員到新地方就任的程假以及婚喪嫁娶事假等,假期的總數已非常可觀。

裝束假、程假、事假、病假

裝束假是指官府給予官員上任前的一些準備時間,名義為準備裝束,實則讓官員有時間走親訪友告別,且做好遠程跋涉的準備等。唐朝前期,官員的裝束假天數要稍多於中後期,這可能與後期整個王朝的衰落有關。
遠任一千里給四十天假,兩千里給五十天假,三千里內給六十天假,四千里給七十天假,超過了四千里,給八十天。這些假期是除掉路程時間的。安排裝束假的原因,一是長途旅行確實需要提前做好準備,二是含有對遠任者的安慰。
到了唐後期,裝束假天數下調。在唐文宗大和五年(八三一),敕令刺史謝官後,不計近遠,皆限十日內發:一千里內者,十日假期;兩千里內者,限十五日;三千里內,限二十日;三千里以外者,限二十五日。假期大幅縮水。唐朝御史臺認為,官員受命以後應儘快赴任,但是有的官員一路閒逛,甚至利用這個假期停留,影響公務。據此彙報後得到了皇帝的批准,從而縮短了假期。
官員遠任另有程假。顧名思義,就是過完裝束假後,從出發地到達任所給予的行程時間。唐律規定:馬,日七十里;步行及驢,日五十里;車,日三十里。以此推算程假時長。
若唐初一名官員從京城到三千一百里外的地方遠任,他享受的假期有:裝束假七十天,程假為每日三十里,至少要一百天抵達工作地。兩者合計一百七十天左右。
官員們也有機會享受突發休假。有的是人為突發情況帶來的休假,例如皇親國戚、朝中大臣去世,朝廷會安排休假,表達對逝者哀悼,一般一到十天不等。有的是由於自然原因導致的,天象異常、天氣變化等,故不用上朝,大家休假。
唐朝官員病假,一般能休多久呢?唐朝官員本人因病或年老體衰,可以申請病假。唐律規定,病假一般不能超過一百天,一百天結束後,可彙報申請恢復工作。若一百天過了,請假人尚未回來上班,按律,從病假改為「長告」,即長期退休的狀態。白居易《百日假滿》詩中的「長告初從百日滿,故鄉元約一年回」,說的是休假超過一百天的官員被要求長期退休的事情。

其他假期

父母喪的假期是服三年,實際為二十七個月。官員在職者須停止職務,回家丁憂守喪,期滿回來上班。喪葬假還包括祖父母及其他五服內親屬去世的假期,少則十五天,多則三十八天。對於老師的去世,給三天假期。
家不在工作地的官員,其假期如何安排?在唐朝,設置了兩個假期——省親假、侍親假,區別在於前者是短期假,而後者是長假。顧名思義,省親假是回家看望父母和其他尊親的假期,根據距離設置休假天數,要是父母在三千里外,三年內給予三十五天假期。這是給遠任官員的福利,近一點的官吏享受不到。
侍親假是長期的休假,若是父母年高或有病,身邊無人照顧,那麼官員需要回家奉養,最長到二百天。超出二百天,官府直接給予終身侍養的待遇,被稱為「解官充侍」。「解官充侍」官員,政府「給半祿」,體現了對孝道的推崇。
唐朝的假期讓現代人羨慕,尤其在一個慢生活的時代,有個假期停下來,走親訪友,陪伴孩子,孝敬老人,結識新朋友,又何嘗不是一種享受?古人今人皆同。


※ 本文摘自 《唐潮》,原篇名為〈大唐官員一年的假期有多少?——唐人的假期文化〉,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