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吉卜力的逆襲神作──黑貓、魔法和一支掃把
Photo Credit: Pixabay

拯救吉卜力的逆襲神作──黑貓、魔法和一支掃把

文/麥可.里德、傑克.康寧漢;譯/李達義

這時吉卜力已有三部片問世,但工作室的經營卻每況愈下。《天空之城》、《龍貓》和《螢火蟲之墓》三部片都未能承接《風之谷》所創造的承諾:一間專門創造劇情片長度動畫電影的工作室。

《龍貓》完成的那天,宮崎駿立即著手下一個計畫:改編角野榮子的兒童暢銷小說《魔女宅急便》。這本書追溯一位年輕小魔女修練的過程,從離開家鄉、嘗試找到自己的落腳地,到發現自己的使命。在1988年4月的訪談中導演說,他想探索這個命題:「現代生活創造的安逸舒適,將會阻礙青少年的自我發展」。

「在今天,『離開家』已經不能算是成長儀式了。因為在現代社會中,只要你能夠到轉角便利商店購物,就算是能獨立生活。真正的『獨立』應該是找到自己的所長。」

一開始,宮崎駿只打算擔任製片人,他想要從導演的任務上退下來好好休息。原本影片由《萬能小偵探》的編劇片渕須直擔任導演,編劇是一色伸幸。但宮崎駿對第一稿劇本不滿意,便自己跳下來重寫。最後將片渕須直降為助導,自己接下了導演工作。

後來片渕須直在Steam遊戲平台闖出了自己的名號,他擔任導演的知名作品有《阿萊蒂公主》、《新子與千年魔法》等,其中最成功的作品非《謝謝你,在世界的角落找到我》莫屬。現在他對被換角事件有著類似外交辭令的說法:當初他從蟲製作公司被借調來支援《魔女宅急便》,因為宮崎駿導演需要休息。「但不知道什麼原因,宮崎駿導演改變了主意,他覺得又可以自己來了。或許他突然又覺得精力充沛吧。」片渕須直如此回憶道。

在草地上休憩是吉卜力人物的共同嗜好。

考量到宮崎駿製作《魔女宅急便》時遭遇的困難,特別是和原著作者角野榮子協商故事改編方式的溝通上,「精力充沛」還真的是他這次所需要的:角野榮子對於風格較為淡薄的原著未呈現、卻在電影中展現的──富有傳奇色彩、情感起伏的情節和驚險動作場面大有意見。

存放在吉卜力美術館的《魔女宅急便》草圖。

原本片長規劃為60分鐘,當宮崎駿修改過的劇本和分鏡表完成後,片長增加為104分鐘。影片預定在1989年7月上映,從宮崎駿接手到上映剛好只有一年的製作期。如「宮崎駿因此而精疲力盡,因此這會是他最後一部作品」這類的傳言甚囂塵上。時值48歲的宮崎駿歷經了幾十年的操勞,的確認真考慮要退休和結束工作室。這已經成為吉卜力一種高貴的傳統:每一部宮崎駿的新片都被謠傳為他的封山之作。

毫無例外,跳出來解決問題的依舊是鈴木敏夫。1989年他正式從德間書店轉任吉卜力工作室,這讓他有充裕的時間專心發行《魔女宅急便》,同時這也是他第一部掛名聯合製片人的吉卜力作品。老實說,看到他為本片所做的行銷與廣告策略,我們必須說他的才華被低估了。我們注意到本片片名和日本著名快遞公司大和運輸(台灣黑貓宅急便的授權公司)之間的相似之處,而大和運輸的標誌正是一隻黑貓。鈴木敏夫成功拉到贊助,並且簽定黑貓玩偶相關商品的協定。此舉讓東映公司決定發行本片。

事實上,鈴木敏夫回憶道,正是因為東映公司的發行部總監不看好本片,預測本片可能會終結吉卜力和宮崎駿的生涯,才讓他發誓要讓這部片大賣。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他必須準確地將影片送到設定觀眾群的面前──剛出社會的年輕職業女性。這個族群發現自己離開家庭尋求獨立,面對孤獨、生活和工作種種挑戰的生活經驗與電影有了共鳴。影片的宣傳詞一語中的地打中這種複雜的情緒──「我曾經憂鬱,但我已不再喪氣。」在精巧設計的海報中,我們看到琪琪趴坐在索娜太太的麵包店櫃台,而世界的重量壓在她肩上。

鈴木敏夫的魔法再次告捷,《魔女宅急便》的票房一飛衝天,成為同年日本國片的票房冠軍。事實上,若連好萊塢電影一起算上,《魔女宅急便》的票房排名第三,只有《聖戰奇兵》(Last Crusade)和《雨人》(Rain Man)的票房超越它。當然,後來工作室還有很多票房更高的電影,此時這部片終於讓吉卜力重新上軌道,而宮崎駿終於又有了一部票房佳作。

日版電影海報。氣氛有點凝重,卻精準地描繪出我們年輕獨立的小魔女所必須面對的生命挑戰。

影評:《魔女宅急便》

由這部片來拯救命運多舛的工作室再適合不過。吉卜力就像小魔女一樣處於青春期,她們面對著困難與挑戰,但成功度過難關後她們的生命將會活得更為獨立。這部片有如一片吉卜力派(或是鯡魚派),派裡包含了所有會讓你一片接一片吃個不停的美味元素。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清脆、完美的吉卜力藍,然後是風吹下的一片翠綠草原,沒有比這更漂亮的顏色了。其實這只是大地和天空的組合,但無論在這部片、《霍爾的移動城堡》或《風起》之中,一片吉卜力山丘看起來就像伊甸園。在這片草原上休息的是琪琪,一位即將啟程修練的小魔女。她的掃帚在手、黑貓在伺,她即將學習如何在世界上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並認識到努力不懈的重要。她的對手不是來自世界的黑與白,而是來自自己的個性。她是所有吉卜力人物的原型。

導演在片中不斷提出的觀點,如「真正的獨立」或「年輕女孩的挑戰」等,當然適合正要展開遞送事業的琪琪,但也適用於其他由吉卜力創造的少女角色身上:《魔法公主》裡驍勇善戰的小桑、《神隱少女》裡火車鐵軌旁最善於打掃浴室的小幫手千尋、《借物少女艾莉緹》裡心境開闊的冒險家艾莉緹和《回憶中的瑪妮》裡沉靜勇敢的杏奈。魔女琪琪的DNA流在每一位吉卜力少女身上。

雖然琪琪的魔法世界不像《風之谷》或《霍爾的移動城堡》中的世界那樣蔓延開闊,但卻是吉卜力極完整的世界之一。根據小說《地海》(Tales from Earthsea)系列改編的《地海戰記》,或許有著廣袤的世界,但工作室沒有找到能與其空間相應的故事。《魔女宅急便》卻正好相反,一個小小的故事逐漸找到能夠對應其世界的魔法。琪琪的旅程穿越廣闊的天空與海洋,即使她能夠翱翔其上並俯視地面,但地上的新家,包括忙碌的街道、麵包店、鐘塔等,卻也被清晰、細密地描繪出來。對她而言,每天在社區裡的新工作,就和天空的世界一樣具有冒險性。而製片人鈴木敏夫很可能也清楚地感受到克里克小城日常街道上繁忙的聲音。除了要了解吉卜力的財務情況,他也明白呈現地理樣貌的重要性:「描繪地圖是製片人重要的工作,」他說:「不管這張地圖是基於現實或想像。」他在塑造克里克小鎮時將兩者都派上用場,從想像取材之後將其變成真實。

致力於將幻想與現實交融,是眾多吉卜力作品的核心,在其中自然與超自然元素聯手展現出一種魔力。或許影片中沒有天馬行空的幻想情節,但其中一個小安排最能巧妙地體現這種魔力:當我們的超自然主角琪琪在天空飛行時,巧遇一群飛成V字形的大雁,然後她們結伴而飛。這是從小素描飛行器長大的宮崎駿最擅長的──之後也會出現在《紅豬》和《風起》──在半空中的魔力時刻。飛行的魔力創造出人物與環境的和諧,無論這有多麼短暫。

琪琪透過不同連結逐漸發展起豐富的人生,無論是與鳥或人的連結。她並非獨自一人地追求獨立。索娜太太是第一個幫助琪琪的人,不僅提供她一個棲身之地,同時也給她一句溫暖的鼓勵。她幫助琪琪開啟遞送服務,在開麵包店的百忙之餘,還幫助琪琪帶來客人,更不用說此時她還挺著大肚子。後來當琪琪的魔法逐漸消失時,女畫家烏蘇拉伸出了援手。我們見識到一場春天大掃除(如同在《神隱少女》、《霍爾的移動城堡》和《來自紅花坂》中一樣)對提振士氣有多大的幫助!這對所有陷入創作危機的人而言都是好消息。琪琪還得持續修練並變得強大,直到能夠克服下一個困難。

「穩固地發展情感和連結」是比「透過連結獲得獨立」更為核心的影片價值。當琪琪發現自己的法力並不穩定時,她也發現她自身的情感同樣不穩定。她並非一名沒有七情六慾的魔女,即使其冒險達成目標,她依然會失落,而她也接受了這樣的自己。或許《魔女宅急便》能激勵你去征服克里克小鎮,但就算你征服不了也沒關係。有時候窩在家裡與貓聊天和吃吃煎餅,也是非常愜意的魔法時刻!

※ 本文摘自 《吉卜力電影完全指南》,原篇名為〈魔女宅急便 KIKI’S DELIVERY SERVICE〉,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