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禿頭而痛苦的人們啊,一起來蒐集能源吧!
Photo Credit: Pixabay

因禿頭而痛苦的人們啊,一起來蒐集能源吧!

文/權順鎔;譯/葛瑞絲

現在,能源型態正在轉變成對環境友善的型態,在這種轉換期,就會出現轉機。這麼說來,在對環境友善的能源當中,該關注哪個產業?是電動車?還是太陽能發電?雖然每個人的回答不太一樣,但我認為是能源蒐集。

我不是因為預測了未來一、兩年的科技進展,而說出此話,而是展望了未來十年。坦白說,目前的經濟前景太差,也沒有什麼卓越的大公司,雖然十年內也可能會因為覺得沒什麼市場價值而被擱置,但仍不能因此輕忽。比爾.蓋茲說:「我們總是高估兩年後會發生的變化,卻低估十年後發生的變化。不能因為這種錯誤的判斷,而陷入什麼都不做的狀況裡。」1

這麼說來,什麼是能源蒐集?舉個例子,到了炎炎夏日,大家會忙著開冷氣、電風扇,不過,如果能將這些折磨人的酷熱,蒐集起來作為能源使用,會怎麼樣?

答案是,會出現在各個方面都有益處的新資源。就像這樣,將原本認為毫無用處而浪費掉的能源匯集起來運用,就是能源蒐集2

一九五四年,貝爾研究所首次介紹他們研究的太陽能電池。以回收能源的觀點來說,這確實是一個很重要的技術,不過,除了額外蒐集大工廠的能源或提升汽車能源效率之外,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有什麼樣的益處呢?答案出乎意料,能源竟可以用於治療禿頭。講得更精準一些,並不是要你去網羅能源來治療禿頭,而是蒐集能源的方式,將有助於治療禿頭。

大家都明白禿頭的嚴重性。雖然我沒有禿頭,但如果不持續燙髮,讓髮量看起來多一點,我就會覺得自己長得很奇怪,也會失去自信,更何況是那些沒有頭髮,或是禿一塊的人,我無法想像他們該有多痛苦。

問題是,很多人都在承受這種痛苦,曾有一項針對韓國男性的調查,其結果顯示,一百人當中有四十七人有禿頭的困擾3。該調查的樣本數只有八百零一人,令我很驚訝,禿頭的比例竟然這麼高,由此可知,有非常多人正因禿頭而受苦。

很可惜的是,目前治療禿頭的藥物還在開發階段。二○二○年五月,釜山大學與韓國生技公司T-Stem一起研究如何利用脊椎細胞治療禿頭,結果發表在期刊《幹細胞轉譯醫學》(STEM CELLS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4。我為了將相關內容做成影片、放到網路上,也為了寫這篇文章,而詢問通訊作者(按:學術論文中分為普通作者和通訊作者,通訊作者為該論文的主要負責人)李相葉教授,為何沒有藥物能治療禿頭。

嚴格來說,並不是沒有藥,問題是副作用太強。目前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核准的生髮藥物的副作用包括性慾降低、勃起障礙、發疹等。原本是為了要恢復自信,後來反而會發生更不幸的事情,所以現在正努力開發可以取代藥物的治療方式;儘管研究已經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但大部分療法都沒有特別的效果,所以,我們不僅要找出能取代化學物質的藥物,讓身體長出頭髮,還必須提升其效果。

二○一九年八月,威斯康辛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 System)研究團隊研發出利用能源蒐集來治療禿頭的方法,研究結果發表在期刊《ACS奈米》(ACS Nano)上5。研究團隊表示:「在毛髮再生方面非常實用。」、「沒有任何副作用。」、「目前開發的任何方法都沒有這麼有效。」

聽起來雖然很像不肖商人在講的話,但是《ACS奈米》的影響指數(Impact Factor,簡稱IF,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分或時期被引用的頻率,是衡量學術期刊影響力的重要指標)有十三.九,是能被收錄進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簡稱SCI,期刊文獻檢索工具)那種等級的學術期刊;SCI以近乎苛求的標準,嚴選世界領先學術期刊,也就是說,能收錄其中的期刊,其權威都受到專家認可。實際上,《ACS奈米》由擁有一百五十多年歷史的美國化學學會(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所發行。

這麼說來,能源蒐集究竟能如何幫助治療禿頭?在生物學當中,交流電能有效活化細胞組織,而研究團隊利用這點,以非常微弱的脈衝刺激頭皮,用這種方式喚醒沉睡的毛囊,激發毛囊的生長因子(growth factor),也強化包覆毛髮的角蛋白(keratin)。

這整個過程的核心就是電子。施加刺激的電流,不會強到讓使用者感到不適,也不會傷害腦部、頭皮等身體器官;而且,刺激的強度要維持均衡,這樣控制電流並不容易,一般的電池需要充電或是更換,而且也很沉重,再加上,還有電流突然噴發或引起火災的風險,所以研究團隊不是使用電池,而是結合能源蒐集技術的穿戴型脈衝產生器(wearable pulse generator)來供給電流,也就是一點一滴的蒐集從身體細微活動中產生的能源,藉此產出電流。

如此製造出的電流微弱得不可思議,所以只會影響到頭皮表層,不會有任何副作用。這表示,我們也能精細的調整電流。

以禿頭老鼠為實驗對象測試時,塗了毛髮乳液九天的老鼠,長出○.九公釐的新毛髮,而貼上穿戴式脈衝產生器的老鼠,則長出一.八一公釐的新毛髮,長度多達兩倍,密度則多達三倍,有些老鼠則是自行產出更多能促進毛髮生長的物質,可說是順利達成讓頭髮自然長出來的目標。

我在頻道上介紹此實驗後,有人留言調侃道:「禿頭研究的特點,就是都只會拿來治療老鼠。」

在某種程度上,我同意這句話,但還是抱持著希望,有耐心的等待吧!

NOTE

  1. 莉塔.麥奎斯(Rita Gunther McGrath),《一切改變的瞬間》(Seeing Around Corners),金元浩(김원호)譯,(청림출판,2021)。(按:繁體中文版:《策略轉折點競爭優勢》,天下雜誌出版)
  2. 三星顯示器新聞室,〈蒐集被丟棄的能源的「能源蒐集」〉(버려지는에너지를수확하는‘에너지하베스팅’),三星顯示器新聞室(삼성디스플레이뉴스룸),(2018)。
  3. 盧鍾妍(노종연),〈47%韓國男性受禿頭之苦…37%願為頭髮放棄喝酒〉(한국남성 47% ‘탈모로고통’… 37%가 “모발위해음주포기가능”),《京鄉新聞》(경향신문),(2017)。
  4. Tak, Y.J.et al,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vehicle-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air regeneration using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 constituent extract in androgenetic alopecia,” STEM CELLS Translational Medicine 9 (2020):839-849, doi:10.1002/sctm.19-0410.
  5. Yao, G.et al, “Self-Activated Electrical Stimulation for Effective Hair Regeneration via a Wearable Omnidirectional Pulse Generator,” ACS Nano 13 (2019):12345-12356, doi:10.1021/acsnano.9b03912.

※ 本文摘自 《半導體,下一個劇本》,原篇名為〈蒐集再生能源,順便治療禿頭〉,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