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拉花藝術的始祖?
Photo Credit: unsplash

「宋朝」是拉花藝術的始祖?

文/李開周

現在看茶藝表演,茶樓裡玩的那幾式韓信點兵、關公巡城、鳳凰三點頭,已經老套了。要看還是去成都寬窄巷子看人耍長嘴小銅壺,兩尺長的壺嘴從前胸甩到頭頂,從頭頂甩到後背,一邊甩一邊金雞獨立、鯉魚打挺、白鶴亮翅、蟒龍翻身。做這些動作的同時,還能準確無誤地把茶水一一倒進客人面前的杯子。或者去馬來西亞看拉茶,奶茶像彈簧一樣可以伸縮,從左手罐子飛進右手罐子,一不會斷,二不會濺。

拉茶給人的感覺很活潑,長嘴小銅壺更熱鬧,想欣賞靜的表演就得去宋朝,看看那時候的茶藝高手怎麼分茶。

分茶指的不是把茶壺裡的水均勻分到所有杯子裡去,而是用勺子或者筷子把茶湯分開,分出一個很好玩的圖案。現代人沖泡出來的茶湯當然分不成什麼圖案,可是宋朝的茶湯可以分出來,因為宋朝人喝茶不是沖泡,而是點茶,用滾熱的沸水去澆碾好的茶粉,一邊澆一邊攪,沸水和茶粉完全混合,很稠,過一會兒,茶油還會泛上來,水面上厚厚一層,抽刀在上面劃一個十字,能保持一會兒不消失。

表演分茶當然不是劃十字那麼簡單,宋朝的茶藝師用一只小勺子(現在都改用茶筅了)飛速地攪動茶水,提起勺子的一剎那,碗裡的茶湯中間凸起,周圍層層疊疊地低下去,像一座小山。很快的,水波平息,小山消失了,茶藝師再一攪,茶湯表面突然出現一朵花、一幅畫,或者一個笑臉,非常神奇。這種表演發端於五代末年,在兩宋時期盛行於大江南北。

宋徽宗就很擅長分茶。他在延福宮大宴群臣,酒到酣處,雅興大發,讓太監取來茶具,當眾進行茶藝表演:用小勺子在茶碗裡「啪嘰啪嘰」一頓攪,水面上立時現出一幅工筆畫,夜風吹拂,疏星朗月,要多逼真有多逼真。

宋徽宗之前還有一位更厲害的分茶大師,是個和尚,法號福全,提壺沖茶,邊沖邊攪,眨眼間連分四碗,茶湯上面分別浮現一句詩。

第一碗:生成盞裡水丹青。
第二碗:巧畫工夫學不成。
第三碗:卻笑當時陸鴻漸。
第四碗:煎茶贏得好名聲。
四碗上下排開,剛好是一首絕句。


※ 本文摘自 《吃一場有趣的宋朝飯局》,原篇名為〈宋徽宗茶上作畫〉,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