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舉手】為他人而活,才找到活著的意義──《本命,燃燒》
Photo Credit: Unsplash

【讀者舉手】為他人而活,才找到活著的意義──《本命,燃燒》

文/張以柔

「本命」這個詞,大部分人看到會想起農歷新年運程中說的「本命年」,但是在日文中,本命意即「最喜愛的、最受到重視的」,看過《本命,燃燒》中朱里的故事,也可以硬用中文來解構這個詞──一個人本來的命。

一個人可以為了另一個人而活,將對方的生日設為手機密碼,在床頭貼滿對方的照片、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想著對方,想著對方的喜怒哀樂,即便兩人未曾謀面,但是默默關注和應援,就可以感覺到自己依然活著。這種迷戀、愛慕或是崇拜的心情,是追星族的最真實寫照。

本書的女主人公朱里是一個害羞不善社交、成績又不好的高中女生,加上身心失調飽受生理之苦。這看似失敗又乏味的人生,只有追星應援讓她有目標活下去。故事始於主人公朱里某天在半夢半醒中,刷手機發現自己的本命真幸因為毆打粉絲而捲入輿論風暴,她隨即被強行拉進信息流高速運轉的手機屏幕,由此開始了虛實交織的一天。

朱里四歲那年,在舞台劇遇到了十二歲、飾演彼得潘的真幸,當時還是童星的彼得潘吊著威亞從朱裡頭頂飛過的瞬間,朱里覺得自己的人生才正要開始。後來在渾渾噩噩的高中時代,她重看了當年那場舞台劇的DVD,當年那個飛翔的少年,「他那小小鞋尖刺入我的心臟,輕而易舉地踹了我一腳」,早就對萬物麻木無感的朱里找到了年幼時期的感知,她隨即嚎啕大哭,喊出「好想去夢幻島啊」。朱里此後透過遙遠而透明的陪伴,讓她在迷茫的生活中找到一些真實感。

在中國的飯圈文化中,最恐怖的事情莫過於「塌房」,這個形象的詞彙源自於粉絲將對偶像的仰望與愛慕砌成一座房子,可當偶像曝出負面新聞時,房子便有頃刻倒塌之虞。追星是支撐朱里活下去的脊梁,可是當偶像從萬眾矚目的神壇中墜落,明裡的生活也隨之翻江倒海,她不忍看到偶像的人氣排名吊車尾,於是把打工賺到的錢還有日常的精力,都放在偶像的周邊商品。朱里成績每況愈下,還因留級被迫輟學。

小說無意於追究追星的對錯,只是以第一人稱克制地敘述朱里對偶像的複雜情感。《本命,燃燒》通過細膩的心理描寫,刻畫出一個連季節和周圍事物都看不到的多愁善感的追星少女形象,描述她如何最終發現了眼前的風景,這是最新也是最古典的青春物語。

作者是22歲就拿下日本芥川賞的「怪物新人」宇佐見鈴,用最平鋪直敘的文字,解釋一個少女為何在人生最精華的時光,傾注一切去追星,所有人都覺得不合理,可是在作者筆下,讀者卻能與追星女孩共情與同理。

接下來說說書名,日本原名叫《推し燃ゆ》,查過資料後發現「推し」是日本流行語,在飯圈文化中是「我推」或者「本命」;至於「燃ゆ」是日文古語,有「焚燒、死亡」的意思,小說原作中的「燃」還有「炎上」、也就是爆出負面新聞的意思。作者光是署名就切合了新舊張力,將近代的飯圈文化置入嚴肅文學語境。台灣悅知文化翻譯《本命,燃燒》,雖然對一些不瞭解偶像文化的人來說這書名乍看不明所以,但至少言簡意賅,直擊故事核心;至於中國大陸簡體版翻譯《偶像失格》,完全失去了標題的原意,給人的感覺更像是為了蹭這個「失格偶像」的熱門詞。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偶像們:

  1. 擺脫韓式「工廠偶像」,BTS真誠面對青春的灰暗悲傷
  2. 極為看重內心世界,IU的音樂毫無疑問是一部成長史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