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鳥就去種田吧!
Photo Credit: unsplash

喜歡鳥就去種田吧!

文/蘇惠昭

田董米林哲安

林哲安最大的願望,是國家劃設不能開發的農地,「為什麼不能開發?因為你的地有不可取代的生態價值,是寶地,國家必須給擁有地的農民相對的保障。」

採訪林哲安前我們約好一起吃午餐,他堅持不要一人獨唱,希望工作夥伴同台演出,所以連同攝影,我們一桌七人,餐廳外的冬雨已經盤纏數日,餐廳內林哲安和他的夥伴共歡快吃喝,彷彿自備太陽,你會以為他開的是一家歡樂無限公司。

二○一四年創辦「田董米」以來,自稱「腦闆」的現在林哲安擁有一支堪稱「有史以來」陣容最堅強的團隊,賣米天團:剛剛滿二十八歲的林哲安本人,二十六歲的張家昀和周雅淇,還有二十三歲的洪啟哲。

田董米團隊(林哲安/提供)

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新世代有時候也和大家想的不一樣。

宜蘭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畢業的洪啟哲,二○一七年開始和林哲安種一甲地,他也是去年宜蘭溪口黑嘴端燕鷗的發現者,「噢我就是單純的喜歡看群鳥,從一大群鳥當中找出一兩隻不一樣的,譬如黑腹濱鷸中混了彎嘴濱鷸。」

張家昀畢業於台大生命科學系,擔任過生科系研究助理,她和護理系的周雅淇因為加入台大自然保育社而認識社長林哲安,現在她們負責行銷策劃、網路管理、倉庫管理和產品研發。不隨順主流的選擇總是讓家裡的長輩擔心,不知二十幾歲就去賣米到底能不能養活自己,前途是不是很黑暗,「必須花力氣去溝通。」周雅淇說。

擔心也不是沒有道理,張家昀離開了她的生科專業,周雅淇領的薪水是她在企業擔任健康管理師時的一半。種田則是洪啟哲的第一個工作。這個團隊並沒有「棄百萬年薪回鄉××」之類的傳奇。

但無論洪啟哲、張家昀或周雅淇,都沒有林哲安走得久,陷得深。十八年前,他十歲,爸媽第一次帶他去賞鳥就被一隻黑面琵鷺電到,黑面琵鷺改變的不只是他的「不再讀鋼琴班」,而是徹底扭轉了他的成長路徑,他的未來。

想用雙手保護水鳥和風景

雪山隧道開通那年林哲安小六,台北宜蘭拉成一日生活圈,土地被炒起來,夢幻的假農舍也出現了,合法的房子一步一步,一坑一坑,蓋進塭底的水鳥核心區,對天真的林哲安來說,那裡不是誰家的土地,而是冬候鳥的家。「明明有很多大馬路邊的建地可蓋,你們幹嘛要去欺負黑面琵鷺?」他第一次明白什麼叫做憤怒,在被憤怒點燃的各種情緒,悲傷、崩潰、無助中流轉,然後從憤怒中迸出的一股絕地求生的力量,所以當他十八歲,離開宜蘭到台大讀森林系那一年,除了確定要讓自己從觀察者變成解說員,腦袋裡也長出了「重新營造棲地」的念頭,「水鳥和風景,那是我想用雙手去保護的東西。」

官老爺的田在新南,而新南,因為太近海,會淹水,離高速公路有一段距離,又不好接水電,農舍到此止步,「用白話文說,就是它還有救。」林哲安歡呼。

官老爺是「田董米」的關鍵角色,他老早就有「減用農藥」的想法,可是怎麼辦咧?一來不知該怎麼做,二來會害怕,萬一收成銳減,吃穿都成問題,「所以我們就這樣被農藥束縛了,被掐死了,走不出來。」

一直到林哲安出現。雖然林哲安沒種過田,但書上有教,所有的數據都在農業改良場,最重要的是,這個少年郎目標明確:「我想透過種田這件事,來實踐棲地營造和鳥類保育。」

當然,如果超級有錢,就把土地通通買下來,留給鳥兒,這是林哲安的夢想,但夢想歸夢想,他只是窮學生,窮學生的辦法,就是說服有土地的農民「生態與農業結合」,不用農藥,化肥減半,他則「保價收購」,架網銷售。

國家劃設不能開發的農地

回到現實,六甲地的收成可以養活四個員工嗎?林哲安坦承,難,如果不接計畫,需要擴充到八甲才能打平,所以他到處演講,接農委會的案子,現在是林務局「國土生態綠網計畫」新南地區負責人,也研究米糠與鳥類數量之間的關係,二○一九年一月活動已滿滿滿,包括受邀參加台北「永續年夜飯」活動擺攤。

好消息是,今年起田董米將增加到六甲三分甚至更多,而且是連續的稻田,但即便種到八甲——林哲安的終極夢想是二十甲,新南也不過是天邊一角,屏東、嘉義、台東和金門,現實世界不斷傳出毒鳥的消息,因此林哲安最大的願望,是國家劃設不能開發的農地,「為什麼不能開發?因為你的地有不可取代的生態價值,是寶地,國家必須給擁有地的農民相對的保障。」

石虎不能等,黑面琵鷺不能等,已經失去的再也回不來,「但我們要努力守護還安在的夥伴。」兩年前林哲安到鹿兒島出水旅行,那裡的休耕田是近兩萬頭白頭鶴、白枕鶴的度冬地,當地政府每天投食一.五公噸的大麥和小魚乾,並補償農民的損失。

那是他的理想之境。

就在林哲安的靈魂穿越到鹿兒島之際,下了一整天的雨竟然暫時停止,下午四點多,我們趕緊移動到阿農伯的田拍照,「我決定要增加員工旅遊的頻率。」腦闆哈哈大笑的宣布,不斷的耍白癡扮鬼臉,散播歡樂散播愛。

如果不這樣嘻笑,不去玩耍,我想,他一定會更加痛恨這個崩壞的世界。

(原載於二○一九年二月,《蘋果日報》蘋中人版)


※ 本文摘自 《守住角落的人》,原篇名為〈8為著水鳥來種田〉,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