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E書】倒帶回放,在觀眾與電影關係改變的起點:《從前,有個錄影帶店》
Photo Credit: Unsplash

【一週E書】倒帶回放,在觀眾與電影關係改變的起點:《從前,有個錄影帶店》

文/犁客

沒有串流(也沒有無線網路)、沒有藍光DVD(也沒有VCD⋯⋯如果你知道這是什麼的話,不知道快去查一下)、沒有第四台甚至沒有LD(如果你不知道⋯⋯咦我們已經回到上個世紀的八零年代了)的時代,錄影帶出租店是很重要的存在。

讀過《蓬萊仙山》的話會知道當時的錄影帶出租店有重要的時代意義。它是老三台之外的觀影選擇──老三台的節目是政治權力中心允許製作播放的,所以錄影帶市場吸納了可能不那麼合法的內容,也協助了被權力中心放逐的工作人員。「不那麼合法」以現今眼光看來不見得多麼叛道離經,「被權力中心放逐」也不見得是這些工作人員本身有什麼問題,某些時候這就是政治問題──例如你是個只會說台語的演員但權力中心不准台語出現在電視頻道裡。錄影帶裡頭當然有很多俚俗腥膻的內容,不過某方面來看它們也有種反叛禁錮的態度。

錄影帶出租店的意義不只如此。

資訊流通不若現今順暢、娛樂場所也不像現在這麼多的當年,錄影帶出租店可以讓你家客廳變成日本摔角比賽的轉播現場、變成KTV包廂,讓你坐在更好的位置看歌廳秀,或者讓你進入另一個現實──這件事本來需要你經歷穿著打扮(不用西裝禮服但至少不能像在家裡那樣只穿內褲走來走去)出門面對一番交通折騰再排隊買票忍受身旁陌生人吃東西或交談的噪音等等不便才能辦到──是的,就是「看電影」。

不只看好萊塢電影,也看日本電影──有一段時間國民黨政府為了把日本塑造成「敵國」、消除殖民者的「毒素」,從限制日本電影進口數量開始一路縮減到七零年代完全禁止(因為那時日本和中國建交;妙的是,幾年後美國也和中國建交了,台灣省電影製片協會本來也想禁美國電影,但政府當局沒理),一直到1984年批准四部日片進口(而且每部片都得「捐款」作為「國片輔導金」)──不只看真人電影,也看動畫。錄影帶廠商會把美國電視上的動畫短片集結成一捲、隨便安個名字,也會替日本的動畫長片配上字幕;對許多人來說,與《羅德斯島戰記》、《鋼彈》、《王立宇宙軍》、《阿基拉》甚至《龍貓》的初次相遇,都是透過錄影帶。

西方電影就更多了。參加《教父》開場的婚宴、在「回到未來」三部曲穿越時空、和阿湯哥一起開F-14當《捍衛戰士》、藉打翻一杯飲料就讓電腦開始思考和談戀愛的《神通情人夢》,更別提許多沒那麼賣座但生猛有趣、獵奇恐怖、奇想天外、亂七八糟的電影,因為有錄影帶,全都會在個人的居家空間中上映。少掉進電影院的儀式感,少掉觀影期間必須按照導演意願接收資訊的制約(從看錄影帶開始,我們有了讓電影暫停、快進和倒帶回放的能力,喔耶),錄影帶對許多人產生重大影響,不只拉近觀眾與電影的距離、改變觀眾與電影的關係,它所形成的產業結構、獲利模式等等,也回頭影響了電影工業。

後來有了第四台和LD,有了VCD和DVD和藍光,有了串流平台,到了這時,錄影帶幾乎已經成為化石;但這一連串的發展,其實可以溯源回到錄影帶及錄影帶出租店身上,它們才是真正改變一切的起點。

從前,有個錄影帶店》,帶我們一起倒帶回放這段歷史。

▶▶看看【《從前,有個錄影帶店》:「異聞筆記」版主葉郎備受期待的第一本書!從電影院到錄影帶到Netflix,一場觀影革命】!

▶▶看看最新上架的電子書!

延伸閱讀:

  1. 畢竟我們不是河童國裡的小河童
  2. 「時間管理」假議題啦!你管了它會變快變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