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長壽,從走路開始吧
Photo Credit: Unsplash

想要長壽,從走路開始吧

文/石黒成治;譯/林巍翰

人類走路的動態結構,是先伸出一隻腳,當身體的重量往前移動時,另一隻腳會用來支撐全身的重量。如果用來支撐身體全部重量的腳不夠力,已經伸出去的前腳就得快點著地才行。然而,如此將會使步幅縮小,看起來也會失去穩定感。現代社會中,許多人的工作都是坐在桌子前完成,生活中不太需要走路,好像已是理所當然了。但人要是不走路,肌力就會衰退。而且坐著的時間越長,還會影響人們生病、住院和死亡的機率。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應該隨時提醒自己,盡量減少坐著的時間。

那麼一天要走幾步,對健康才有益處呢?讓我們來看看,針對一群平均年齡為七十二歲的美國女性,她們每日的平均步數與死亡率的相關研究報告吧。研究開始時,先將一萬六千七百四十一位的女性,以步數分為四個組別,這四組的平均步數分別為兩千七百一十八步、四千三百六十三步、五千九百○五步、八千四百四十四步。之後經過為期四.三年的觀察後發現,將平均步數最多的組別(八千四百四十四步)來和最少的組別相比(兩千七百一十八步),前者的死亡風險較後者低了百分之五十八。

從這個研究可知,每天的步數越多,則死亡的風險越低,但這樣的效果經過試算後,發現大約在七千五百步左右時就會停止。過去「一天走一萬步」曾被認為是有益健康的做法,但以「一天走七千五百步」為目標,才是經過實驗認證,對身體健康有益的目標數值。就算在一天中走不到這個數字,經由其他研究的試算結果也發現,每天只要能多走一千步,也能降低死亡率。把「比目前的步數多增加一點」當作目標,就能為健康帶來不少益處。

為此,首先要做的就是在身上配戴計步器。現在就連手錶和智慧型手機,也都已經有計步的功能了。我從以前開始就有攜帶電子計步器,隨時觀察步數的習慣。有研究報告指出,只是把計步器配戴在身上,就能讓人產生想要多走路的念頭。

不管用什麼工具都好,希望各位都能開始測量自己的步數。光是看到步數的數字,就能養成多走路的習慣。


※ 本文摘自 《少食生活:吃少一點,變瘦一些,活久一點,讓頭腦與身體變年輕的活力飲食法》,原篇名為〈步行能力決定壽命長短〉,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