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浩正的編輯畢旅】人生畢旅二之一:鄭林鐘──有他,事就順了

1. 曾經有一種「互為磨刀石」的討論模式。 鄭林鐘和我之間,擁有一段濃郁的革命感情,他給予我的幫助,可能早被他丟在九霄雲外,不復記憶了。我記不得兩人是怎麼認識的,頭一個印象停留在我主編《新書月刊》期間(1983─1985),我們有時候會聚在一起,探討這本雜誌的內容走向。 例如,出生不久的《新書月刊》…

【閱樂書店書沙龍】寂寞的人,記錄了那些寂寞的經典角色:《當代寂寞考》讀後心得

文/閱樂書店林哲安 我們往往能夠從生活的任何事物中,得到許多的啟發。其中,書籍、音樂與電影,應該是最能觸動人心的幾種媒介了吧!所有的創作人,都希望能夠藉由這些嘔心瀝血之作,傳達他們所要訴說的任何訊息。而我們這群接收者,能夠咀嚼多少東西進肚,便端看個人的領悟力了。 以我個人為例,評論影中角色的觀感與好…

【果子離群索書】江湖上來的‧該走回江湖──讀《華麗的告解》

曾經有那麼一段時期,我超想去《中國時報‧開卷版》工作。因為喜歡書,喜歡出版新聞。當時《開卷》最常出現的記者名字,一個是徐淑卿,一個是董成瑜。我每周讀《開卷》,仰望她們的名字。後來兩人離開了。徐淑卿去大塊出版社。那時候部落格正興盛,徐淑卿每天寫部落格,我每天看。部落格裡動輒提到一個死黨,咩仔。老是咩仔…

【果子離群索書】橫空出世的黃凡與賴索

在戒嚴時期,在報禁尚未解除,各報只許出刊三大張的時代,新聞大同小異,只能在副刊上爭奇鬥艷,那時候沒有網路,副刊很多人看,每年兩大報文學獎揭曉都是文壇大事,強度僅次於諾貝爾文學獎結果披露。每一年我都仰望得獎者的照片、簡歷,拜讀作品,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要算是「第二屆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獎第一名,黃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