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視言論爭議的哲學工程:直覺、反例和改良

我過去花了很多時間討論到底什麼是「歧視言論」,發現很多人有興趣。在這篇文章裡,我想後退一步來跟大家說明,當我們討論「什麼是歧視言論?」我們其實是在做一種相當核心的哲學工作。 「什麼是歧視言論?」有很多可能答案,每種答案各有優缺點和爭議。討論起見,讓我們從比較單純的例子開始。 直覺 歧視言論不就是冒犯…

「沒標準答案」要怎麼帶討論?

「道德是主觀的嗎?」「如果不愁吃穿,工作還有什麼意義?」「上大學該選校還是選系?」近幾年,法國高中哲學會考風潮讓大家注意到哲學教育的有趣和可行;學測和基測國文作文朝向論說改制,則讓講師學生們開始有練習論說和批判思考的壓力;接下來要上路的生命教育課程,也直接要求開課講師要協助學生培養價值思考的素養。這…

【朱家安不要偷懶了】建中校長只是舉例嗎?立場揣測的溝通困境

日前建中校長徐建國發言引起爭議。建中刊物《東海東》報導,徐建國在校園座談會上主張說,高學歷知識份子擁有的選票價值,應該要比無知的遊民更高。然而,在座談影片和逐字稿公布後,也有人為徐建國辯護,主張說:在遊民相關段落裡,徐建國「只是在舉例」說明民主投票制度的流變,這並不足以顯示他對於選票價值的看法。 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