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岱樺 「非虛構寫作「近年的出版量增加不少,對作家、記者及讀者而言,Fiction與Non-Fiction有什麼不同?這次講座由張鐵志的《想像力的革命:1960年代的烏托邦追尋》談起,連結到1945年代的臺灣及1960年代的歐美國家,如何啟蒙、想像另一個世界,傳唱抗爭音符──張鐵志、蘇碩斌對談,…
文/張玉伶、李岱樺 南國青鳥書店在2019年世界閱讀日的第一場講座,邀請台灣重要的自然生態作家杜虹及楊政源論山說海。 提到蝴蝶,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作家吳明益撰寫的《蝶道》;而從事叢林研究、蝴蝶研究、被譽為「蝴蝶公主」的杜虹提到蝴蝶時,首先介紹的則是黃裳鳳蝶。吳明益是國際知名的台灣作家,黃裳鳳蝶則是台…
文/薛羽彤、李岱樺 「我們生長在土地上,土地就在我們腳下,與我們關係密切」—吳潛誠《閱讀花蓮》 財團法人大武山文教基金會開始推動屏東相關研究,轉到社大,開始推動「屏東學」。2011年屏東大學中文系舉辦了第一屆屏東文學學術研討會,從文本閱讀、論文爬梳思考「建立屏東符號」的概念,但「屏東文學」如何成為「…
文/華正函、李岱樺 去年春季,李清志在進行巡迴演講時問總編曾文娟「下一本要寫什麼?」,並提出一個概念:從A到Z、地標、項目並以百科式的方式描寫東京。原本的計畫要用這個概念寫一本書,但因資料過於「豐盛」、無法割捨,使得排版完成後竟有六百頁,最後分成兩本。在東京漫遊的時候,相當容易發現一株容易看上眼的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