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本未來處方箋,累積一生受用的素養

文/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洪敦明 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曾說:「預測未來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創造未來。」 2019年適逢曠世奇才李奧納多.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逝世五百週年,達文西不論在繪畫、建築、數學、天文、物理等領域都有顯著的成就,更充分運用了跨領域知識去…

快抓出重點、快得到成就,才學得會、學得久

文/總編輯 齊立文 參與討論這次的封面故事時,我問了自己兩個問題:我最近、甚或是我這一輩子到底曾經學會了什麼技能?還有,快速地學習新的知識技能,是有必要的、有可能的嗎? 回想起來,我曾經學會的、做得還可以的事情,多半是被「逼」出來的。在學校要考試,在職場上要交出成果,不會,也得想辦法搞懂。如果是我自…

楊照:彼得‧杜拉克是最後一代的「文藝復興人」

文/楊照 舊時代歐洲文明留在彼得‧杜拉克身上的──他沒有二十世紀以降明確的專業訓練限制,他從來沒有習慣問單一學科內的制式問題,他的眼光裡沒有學科壁壘。 他不是社會學家,不是心理學家,也不是經濟學家。他沒有從純粹社會學、心理學或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待企業與企業管理,甚至,他沒有從純粹的任一學門角度來看待他…

《獲利世代》作者:「設計→測試→演進」三階段有效建立商業模式,解決顧客的痛點,才能放大獲益

文/李吉仁(本文作者為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教授、臺大創意與創業中心與學程主任) 眾所周知,新創公司的成功率極低,深究其原因,固然天時、地利、人和、甚至運氣都有關係,但諸多案例都告訴我們,關鍵可能都在於沒能即時調整到對的商業模式。很多人都會同意,很少有(甚至是沒有)創業團隊一開始起步的商業企劃書,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