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真相》 顛覆國人既有食的觀念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epSos.de

每逢中秋,身邊友人總習慣揪個烤肉團,有些朋友喜歡去燒烤店,有些則喜歡相約採買食材,在清明的月色下聚著烤肉,享受難得的悠閒。除了烤肉,月餅似乎也是難以抗拒的誘惑,從傳統的蓮蓉餡、鹹蛋黃,到現代感的麻糬、冰淇淋,多元的口味提供多元的選擇,小編常常都是咬了一口後,眼睛發亮,隨後就將邪惡的熱量拋諸腦後了阿~~~~~~

說到吃,小編近日看了這本《吃的真相:科學家為你解開74個食物密碼》,書中針對許多被大眾視為理所當然的觀念進行探討或顛覆,舉個例子,想到有機食品,多數人應該會給予正向評價吧!因為相對於慣行的農業產品,有機食品「更有營養、更美味、更安全」。然而,作者以食品工程博士的身分點出這個觀念的可受質疑之處:

第一,「更有營養」其實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人體需要很多不同的成分,而一種食物也含有不同的成分,有機產品和慣行生長的產品,確實很有可能在某些成分上有差別。但是這種成分多了,那種成分必然減少,那麼當我們拿兩者來比較時,是比較所有成分,還是其中某幾種成分呢?

第二,「更美味」是一個主觀性很強的概念,以蘋果來說,有人覺得含水量高的好吃,有人覺得含水量低的好吃。人們對於是否好吃的判斷,深受文化和心理的影響。當人們都以為有機食品更好的時候,就更容易覺得它們也更好吃。

第三:「更安全」則主要是跟農藥殘留以及重金屬汙染有關。儘管有幾十個國家實施有機產品的國家標準,但是沒有一個官方機構宣稱有機產品在營養、味道或者安全性方面優於慣行產品。

「人們對於有機產品的偏好,是出於一種沒有證據支持的『信念』,而不是基於確切存在的事實。」作者如是說。書中其他的問題也都很有趣,像是「隔夜菜」真的不好嗎?雞湯有營養的是雞肉還是湯呢?微波竟能防止致癌物產生?好奇的話就趕快衝進書中世界看個仔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