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子離群索書

【果子離群索書】沿海岸線徵友集詩,到了一種絕境

鯨向海的青春期好像特別長。或說,詩人的青春期比較長,像好奇寶寶一樣,張大眼睛,看傻的,是蟲子爬過葉面,是屋簷下雨滴垂涎三尺,是每一次月圓花開,每一串煙,一條水溝。這是赤子之心,不是長不大,無關於王浩威所講的「晚熟世代」。鯨向海的行為舉止早已成熟,個性甚至於有點拘謹,但心裡有個內在小孩,長駐在詩作裡。這小孩還算乖,叛逆性不強,只是沒有跟著世俗化,許多用語、嗜好仍停格在青少年時期,心思純純,沒有太多大人的算計。

鯨向海的詩,不避俗事俗語,常能點鐵成金,表現出清明而帶點頑皮的趣味。他是詩創作者,同時是詩的嗜讀者。對詩壇生態稍有瞭解者當知,很多詩人不太讀詩的。鯨向海品詩,抱持加分主義,只要有一點好,他就欣賞這一個好點,樂於和別人分享他所讀到的喜悅,簡直就是散播歡笑散播愛的天使。詩壇極少有詩人像他這樣喜歡閱讀同輩詩人的作品。

以上所舉諸多特質,同樣可見於散文創作。鯨向海第一本散文集《沿海岸線徵友》,有篇〈到了一種絕境〉,把他的「拜詩生活」描繪得徹徹底底,痛快無比。題目指的不是詩藝的絕頂境界,重點在最後一句:「我們實在是不要臉到了一種絕境。」文中敘述他和一位詩寫很好的朋友,兩人信件往來,互相吹捧,互灌迷湯,目的不是彼此鼓勵,而是「希望對方可以就此自滿,不要再繼續強大下去了。」看似對詩友吐槽,卻也意味著寫詩/讀詩的寂寞無法抵擋,只能互相取暖,相濡以口水。偏偏鯨向海讀詩到了一種絕境,這篇文章所例舉的詩友是一位任性愛挑剔的讀詩者,而鯨:「跟他相較起來,我簡直就是個溫柔善良的雜食主義者了……許多的詩我總是自以為可以讀出他們的好處來,我喜歡像是X光一般,穿透一首詩各個文字之間的四肢百骸,然後我就是可以輕易找到我喜歡的脂肪或血流。」這段文字,結合醫師、詩人的專業,精闢而精采。

這本生活散文,輯二全是詩話,包括「宣言」之類的文字(例如「詩黨人聚眾滋事秘密檔案」)。對鯨向海來講,詩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詩,二者合體,不容切割。輯中好幾篇描述詩的生活,談寫詩的,讀詩的,推詩的,頌詩的一群人,江湖相望,光亮互放,因為不好意思宣稱自己是詩人,這個詩黨,和有殺頭之虞的革命黨人般秘密結社。鯨向海剖析詩人的心理,幽微而幽默。

身為詩的優秀作者兼重度讀者,鯨向海三句話不離本行,《沿海岸線徵友》不少文章,主題與詩無關,仍不時可見詩的影子,有時拈來例句,有時帶到創作心境。在以情愛為主題的某一輯中,有一篇〈如何引誘戀人讀詩〉,寫如何誘惑戀人讀詩,步步為營,用心費勁,過程緊張不輸色誘。鯨氏語言充沛飽滿,把詩的迷人,以及知音幾希的悵然,發抒得淋漓盡致。

鯨向海是新生代頂級詩人,散文風格承接詩意,但比較起來,還是詩的表現較好。詩這種文體,能把鯨氏語法特性,留白與延展等技法,發揮得更加充分。

鯨向海作品推薦:《銀河系焊接工人》、《犄角

果子離群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