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嘗試自助出版?你該先問自己這四個問題…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AJ Cann
編譯/Alex Grey
自助出版興起,替許多小說作家們打開了一道通往新世界的大門,可以盡情發揮源源不絕的創作能量,但若是沒有出版商夥伴的獨立作者,又如何知道作品是否已準備接受讀者的檢視?透過四個問題,或許可以幫助自己釐清一些情況。
問題一:書中主角的個性,有在一開始就讓讀者瞭解嗎?
對於每一本小說,讀者都會希望儘快了解故事主人翁的個性與特色。一本小說究竟能不能吸引讀者,主角的性格是否清晰生動是最重要的關鍵之一,所以絕對最好在一開始的段落跟章節,就讓讀者迅速認識這是一個關於什麼的人物或故事。
問題二:你是否在告訴讀者「應該怎樣思考」?
別懷疑,讀者其實很聰明也很有思考能力,所以不用一直告訴讀者「應該如何思考」,不需要在故事中,告訴他們怎樣的行為是對的,怎樣的個性又是不好的,或是哪幾個人是壞人。只要讓你創作的角色們各自行動,然後承擔各種後果,讓讀者自己思考當中的脈絡與邏輯,結論可交由讀者自己決定。盡量避免在故事中「告訴」或「引導」讀者思考,也不用一直透過文字交代各個角色的情緒,讓讀者自己思索、領會,不但更趣味,也能增加挑戰性。
問題三:許多事件是現場發生?還是角色轉述?
許多人在寫小說時,常歡利用一個角色告訴另一個角色某個事件,來鋪陳整個故事的脈絡,譬如甲告訴乙關於一件車禍的事情,但為什麼不直接寫出這個車禍的現場,而要透過角色之間的轉述呢?直接勾勒出車禍發生的場景、地點,以及救護車經過的聲音,或是現場相關人等的驚呼與喘息,都能讓讀者更有臨場感。過去莎士比亞的劇作中,各種打鬥、戰爭都是利用角色的轉述來鋪陳,那是因為在空間有限的舞台上,很難呈現這樣的場面,但小說沒有這樣的實體限制,因此盡量帶讀者「親臨現場」吧!
問題四:是否一直重複讀者早就知道的事情?
如果是重要的劇情或轉折,請信任你的讀者,他們一定都會記得,不需要一直重複提起相同情節,或各種對角色的描述。以偵探或懸疑小說為例,負責解開謎團的主角,往往在碰上新登場的角色時,必須告訴這個角色之前究竟發生過哪些事情,好讓新角色能夠「跟上進度」,作者這時候只需要讓讀者知道,主角有跟新角色把事情交代清楚,不需要讓讀者再看一次他們之前已經看過的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