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問能為作者做什麼,而是能為讀者做什麼!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Mark Probst

編譯/Alex Grey

「身為一個大型出版商的代表,我認為還有許多很棒的事情,我們都還沒做到,」在剛落幕不久的FutureBook Hack活動中,來自英國大型出版社Pan Macmillan的數位傳播總監蘿伊(Sara Lloyd)這樣指出。

「出版就是一種閱讀與思考,進而產生的行為,」她表示,編輯在讀完一份稿子之後,如果感到喜愛,自然會希望能將這份好作品分享出去,而這就是出版的根本精神所在。

在FutureBook Hack的演講當中,蘿伊期許出版同業能夠以數位的思維模式,延續出版的傳統(think – with a digital head on a longtime print body, if you will.)。在數位浪潮的衝擊下,出版界其實花了相當長的時間才明白,不應該抗拒這股力量,而應該欣然接受,並嘗試重新定義、發明各種閱讀行為模式。

「我們應該問些很『數位』的問題,並尋求『數位』的解決方式,」蘿伊認為。現在關於作者與各種出版品的資料與數據相當多,不該僅將這些東西視為單純的資料,而是應該從中找出更多可能性,提供讀者更有趣的東西,進而吸引更多新的讀者?「資料不只是一堆數據,而是用來加強讀者閱讀經驗的利器!」她這樣表示。

以童書為例,如果是電子書的版本,「朗讀功能」已經相當普遍,但如何能將聲音與出版做更強的結合,進而推出更有趣、更吸引人的讀物,就是出版商重要的功課與思考方向之一。「應該問自己還能為讀者做些什麼,而不是只問還能解決哪些自己的問題,」蘿伊再次對在場的出版商們這樣強調。

針對許多仍以傳統出版方式創作的作者,蘿伊也有一些獨到的見解。她認為,不管是出版商或是傳統作者,其實對數位化都充滿了想像,這時候雙方的溝通就顯得很重要,但很可惜在這方面還有很多地方可以努力,而這也是自助出版之所以蓬勃發展的主要原因,「自助出版的獨立作者可以貫徹自己的理念,也能得到來自讀者的意見回饋,」她說。

「在Pan Macmillan中,我們經常與作者互動,有時甚至會有讀者一起參與,」蘿伊透露,他們經常舉辦各種活動,讓出版商、作者,以及讀者們能有交流的機會,這種「傳統」的方式,卻能活化數位出版的動力,「當你愈深入數位這個領域,就會發現這是個交流各種想法的舞台,」她進一步解釋。

「2011年我已經是個成功的自助出版作家,但當時其實沒多少人知道這件事,」英國最暢銷的自助出版作家凱利‧威金森(Kerry Wilkinson)指出,但到了2014年,與他合作的Pan Macmillan在曼徹斯特(Manchester)放置了一個威金森的大型廣告看板。「這麼一個傳統的廣告方式,卻因此讓我聲名大噪!」他透露,當時許多朋友及書迷紛紛在社群網站上和他積極互動,進一步提升了他的知名度與作品銷售,可說是一次傳統與數位相當完美的結合。

不過蘿伊也指出,威金森畢竟是特例,許多自助出版作家依然在經歷成名前的掙扎,傾聽他們的聲音,並試圖協助他們成功,是現在出版商們的首要任務。「否則,未來出版界的聲音可能都來自於獨立作者們,大型出版商將日漸式微,」她語重心長地這樣表示。

最後,蘿伊再次強調出版商應該將注意力放在「還能為讀者做些什麼」,而不是一味地執著在解決自己本身的許多問題,多和作家們互動、溝痛,並瞭解自己的讀者們究竟喜歡什麼、需要什麼,才是新世代出版商關注的焦點。

資料來源:

  1. Pan Macmillan’s Lloyd at FutureBook Hack: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readers”
  2. Kerry Wilkinson: traditional publishing ‘adds legitim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