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社群媒體上的能見度?這兩招報你知!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Brantley Davidson

編譯/Alex Grey

不管是媒體或出版商,在社群媒體上成立專屬空間發表自家的內容,進而導入更多流量,已經不得不做的必要措施,但該如何從社群上得到更多讀者、更廣泛的曝光,一直以來都是業界積極討論的話題。

許多傳統媒體跨足社群媒體時,往往採用許多網路原生媒體「以量取勝」的導流方式,依靠大量的發文搭配有趣、聳動的議題來吸引更多讀者,但英國傳統大報之一的Telegraph Media Group集團卻反其道而行,還提升了從社群媒體導入的流量。

「我們做了兩個嘗試,減少波文數量,以及專注在Facebook的操作上,」Telegraph Media Group總編輯賽肯(Jason Seiken)透露,他們在六月時流量提升了20%,經過分析後,推測出原因就是採納了這兩個看似冒險的社群操作方式。

由於在歐美國家推特(Twitter)相當風行,幾乎每個記者都花相當多的時間在推特上,因此Telegraph Media Group過去甚至沒有真正分析過各項數據,便將操作社群的精力,大半都花在推特上;「後來我們才發現,Facebook帶來的流量更大,」賽肯表示,在調整方式之後,Facebook的粉絲也增加了三倍之多。

而另一個讓人意外的調整,則是「減少發文次數」。

「我們在六月時得到的大幅成長,其實來自於刻意減少的發文數量,」賽肯指出,雖然曝光文章數量減少了,但他們因此在每一則動態更新上花費更多的資源,也藉由工作方式的調整,促進編輯產出更多吸引人的故事,而且不再被動等待故事上門,而是主動在網路上發掘故事,「除此之外,我們也試圖吸引更多年輕讀者,」他這樣表示。

在推特當道的英國,Telegraph Media Group改為專注在Facebook的操作,甚至刻意減少每天發文的次數,卻意外收到了更好的效果,這樣一個案例,也給了許多試圖在社群媒體上找尋機會的傳統媒體,一個很好的借鏡。

資料來源:

  1. Want to increase your readership? Forget about Twitter and stop posting so many stories, says the Telegraph
  2. Do we really need more sites for up-voting viral content? The Independent seems to think so
  3. Facebook and fewer stories behind rise in web traffic, says Telegraph chi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