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3 歐洲史達林主義和納粹主義受害人紀念日
「起初他們追殺共產主義者,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共產主義者;
接著他們追殺猶太人,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猶太人;
後來他們追殺工會成員,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工會成員;
此後他們追殺天主教徒,我沒有說話,因為我是新教教徒;
最後他們向我奔來,卻再也沒有人站出來為我說話了。」──馬丁.尼莫拉(Martin Niemoller),〈起初他們〉。
上述這首著名的反納粹懺悔文為德國牧師馬丁.尼莫拉於1945年所寫,點出正是大眾的冷漠造就極權社會的形成和維持,保持沉默從來並非美德,而是一種暴力。這段文字後來被鐫刻在美國波士頓的新英格蘭猶太人大屠殺紀念碑石碑上。
20世紀的歐洲大陸,經歷了希特勒與史達林兩個極權制度的蹂躪與侵犯,1939年8月23日的晚上,當時的蘇聯和德國外長在莫斯科秘密簽訂了瓜分歐洲勢力範圍的互不侵犯條約,即《莫洛托夫─里賓特洛甫條約》,也稱《希特勒─史達林條約》。不久,納粹德國對波蘭實施閃電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蘇聯紅軍也同時入侵波蘭,兩國隨後即對波蘭瓜分佔領。是此,歐洲議會認為蘇聯與納粹德國應共同為二次大戰的爆發承擔責任,並將每年的8月23日定為「歐洲史達林主義和納粹主義受害人紀念日」。
談及納粹主義,關於法西斯主義的討論總也隨之而來。簡言之,前者標榜種族的優越及其歷史使命,極度頌揚「種族民族主義」;後者則是滿足社會集體心理情緒的產物,「畏懼」往往是促成此極端集體主義的重要原因。
義大利獨裁者墨索里尼曾說:「法西斯主義是一種極端右傾反動的宣言,是反個人主義、反議會政治、反民主政治及反馬克斯社會主義的產物。」1970年出版的《法西斯演義》一書以章回小說體分述了二戰軸心國統治者的生平與任內事蹟,包括德國的希特勒、義大利的墨索里尼與日本的東條英機,讀者們若想更進一步了解法西斯主義及其擁護者的思想,不妨來一看究竟!
Readmoo,陪你閱讀經典好書。
https://readmoo.com/k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