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樣表達,再複雜也能一聽就懂!》:說清楚講明白,就升官!
文/Jasmine
在介紹李.李菲爾 (Lee Lefever)的這本《這樣表達,再複雜也能一聽就懂!》書之前,先以一則生活上的小故事作為開端。
不知道大家是否曾經對三、四歲的小朋友解釋過名詞?某天,家中三歲半的兒子跑來問我,「什麼是大麻?」聽到這句話,我嚇了一大跳,問兒子怎麼會問這個問題,後來才知是最近藝人吸毒事件,兒子聽到電視新聞播報,好奇跑來問。我說:「大麻是一種毒品。」兒子問:「什麼是毒品?」我說:「毒品是吃了會對身體造成很大傷害,而且會讓你頭腦不清楚的東西。」兒子瞪著眼睛不說話,歪著頭隔了10秒鐘後,突然眼眶泛淚憂愁的說:「那感冒藥水喝了讓我頭暈暈,所以感冒藥水是毒品,怎麼辦?我是不是也吸毒要被捉去關?」「嗯…」此時,我其實很想大笑,卻又有點無言。
小故事就先說到這裡,之後我怎麼把那三歲半的兒子哄到不哭,其實不是重點,但卻是《這樣表達,再複雜也能一聽就懂!》這本書很重要的主題。本書的作者李菲爾在創業之初,原本是成立一家線上社群的諮詢公司,主要在幫助客戶了解社群、以及成立他們自己的社群。隨著他在與溝通客戶的過程裡,他發現客戶對社群的概念與定義模糊,不太懂為什麼一定要成立線上社群,也許明白某些理由,卻無法運用與發揮。
在這溝通的過程中,作者發現,無論是他的客戶或一般大眾對科技的感受並不獨特,往往迷失在功能與細節間,也很難理解這些產品與工具的價值,於是開始思考要如何跟客戶「說明」,一開始他透過部落格文章,但他發現單憑文字解釋力量有點薄弱,後來他開始透過影片來說故事,這也就是Common Craft第一支影片的誕生,作者將部落格文章改編成影片:「白話文解說RSS」。這支影片一放上YouTube就爆紅,第一天瀏覽人次便破萬。
在這個過程中,作者得到了一個很重要的啟發:說明,是為了回答別人「為什麼」,以及為了讓別人看見「價值」。許多說明高手都有一個共同點:同理心。說明高手有能力站在他人的立場設身處地著想,並從他們的角度去溝通。例如,你要怎麼跟一個三歲半的小孩解釋毒品?你要怎麼跟一位老人家說明如何使用LINE?新科技如何可以拉近祖孫的距離?這就是作者強調的,一位說明高手必能擺脫自己的立場,站在聽眾的立場,用對方「聽得懂」的話來解釋。
所以,作者把說明看作一門藝術,他認為說明其實就是「包裝想法的方式」,將事實包裝得更容易了解。因此,作者在書中就提出包裝想法的六大元素:「共識」、「關聯性」、「故事」、「連結」、「敘述」、「結論」。對話的雙方必需有某種程度的基本方向,並且說明的事情要與對方有相關性,之後再創造一個痛苦的角色,用你要說明的產品或事情幫助主角解決問題,透過故事與聽眾建立起連結性,引導他們建立觀念,會更容易明白所要傳達的訊息。
這一連串的過程包括故事腳本的敘述方式、採用什麼媒介說明(例如圖片、影片、簡報、網站……)、在什麼平台發表都會影響聽眾的理解程度。就作者而言,他認為透過影片或圖象等視覺化方式更容易幫助說明讓對方理解,因為在他的觀察裡,視覺是我們解釋事物時極為重要的一環,影片或圖象有助於輔導與創造所想要的體驗。
這本書中有非常詳細的步驟,引導讀者如何透過說明的技巧、包裝方式、腳本設計等來幫助大家學會如何清楚溝通這件事。作者認為,當世界越來越複雜,就越需要解釋,透過解釋創造出許多機會,並形成強大的引領力量。這也是為什麼李.李菲爾後來被邀請為樂高(Lego)、英特爾(Intel)、福特汽車(Ford Motor)、微軟、Google和Dropbox等這些知名企業說明他們的產品的原因。
人家說,隔行如隔山,如果能好好解釋,讓別人關心了解你所做的事,透過溝通技巧,吸引別人對你的工作產生興趣,很可能你會成為這項工作或專業的代言人!